第50頁 (第2/2頁)
[美]庫爾特·馮內古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幾十年光景;對那些特別的人,上帝也就恩准他們活到一百來歲,每個人最後把白骨一留,便無影無蹤了。
美國的男作家馮內古特根據他的人生體驗,透過他的長篇小說《五號屠場》,把人世定義為&ldo;屠場&rdo;。我覺得這也十分準確,我們回首歷史,會發現沒有一年人類不在打仗。不是你打我,就是我打你;不是在這兒打,就是在那兒打;不是你殺我的人,就是我殺你的人。
這不像屠場像什麼?
一九九九年七月二十日,《紐約時報》公佈了他們選擇的本世紀最好的一百部英語小說,《五號屠場》名列第十八位,這似乎說明,馮內古特對人世的看法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同。
《五號屠場》寫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發生在德勒斯登一家屠宰場裡的故事。被德國俘去的一些美國軍人就關押在這個屠宰場裡。
戰俘們使用的蠟燭和肥皂是用人體的脂肪製成的,殺人在這裡和屠宰豬、牛、羊一樣輕而易舉。書中人物之一畢利在這兒看到許多被熱水燙過的屍體。但作者在譴責德國法西斯的殘暴的同時,還著重寫了美軍對德勒斯登的大轟炸,這次轟炸造成了十三萬五千人的死亡。這次轟炸按官方的說法是為了癱瘓納粹德國的抵抗能力,是早日結束戰爭的正義之舉,可在作者的眼裡,同樣是一場野蠻行為,是再一次把德勒斯登變成了屠宰場地。作者這樣描寫德勒斯登被炸時和被炸後的情景:德勒斯登成了一朵巨大的火花了,一切有機物,一切能燃燒的東西都被火吞沒了;德勒斯登這時彷彿是一個月亮,除了礦物質外空空如也,石頭滾燙,周圍的人全見上帝去了。在五十年代那些描寫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美國小說裡,美軍的行為包括這場戰爭都是被肯定的,可在馮內古特筆下,這一切則成了嘲笑和質疑的物件。作者在書中公開說:在任何情況下不能參加大屠殺,聽到屠殺敵人不應當感到得意和高興。他比他的前輩作家前進了一步,這一步很重要,這一步為把我們人世變成樂園而不是屠場奠定了一點新的基礎。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