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有一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和丞相家長孫對上的,似乎是個年紀不大的姑娘呢。
楚翊和程子安正在猜測,是哪家小姐這般大膽,便聽對面一個家丁突然喊道:「別以為你們張家有什麼了不得的,你們可知道我家主子是誰?」
對面的吵嚷聲靜了一靜,隨即便響起一個少年清朗的聲音:「還未請教?」
那家丁帶著些自傲的聲音便更清晰的傳了過來:「陛下親封的寧雅郡主,你可聽說過?」
☆、第88章 那個自憂慮的皇女
不客氣的說,京城裡知道寧雅郡主這個封號的人真的沒幾個。就比如李霖聽到那家丁的話之後,仍舊是一臉的茫然,只拿詢問的目光去看楚翊。
倒不是他孤陋寡聞,實在是郡主這東西,在楚國太多了,多到除了宗室,外人幾乎記不住名號的程度——因為種種原因,老皇帝子嗣不豐,然而先帝卻是一口氣連生了十幾個皇子。老皇帝的兄弟很多,這些兄弟也很能生,再加上宗室旁系,楚國的郡主少說也有幾十個!
然而郡主再多,也是有品級的正經爵位,張家的小公子雖然出身尊貴,卻因為年紀的原因尚未出仕。面對一位郡主,他自然也不能輕易得罪,因此只是沉默了稍許之後,便是主動退讓了:「既是郡主喜愛此地風景,那在下也不便奪人所好,這便告辭。」
張家的人退讓了,呼奴喚婢就準備離開。誰知那之前一直未曾開口的女子卻在此時開了口,她的聲音清亮,又帶著股高傲:「我父親是齊王。」
顯然,這位郡主也看出了張家小公子壓根沒聽過她的封號,是以雖然憑著郡主的身份讓對方妥協了,但她卻是不甘心的——既然張家的人沒聽說過她的封號,那麼報上父親的名號便是。
因為寧雅郡主這一句話,河岸對面的對話還在繼續,但楚翊已經不想聽了,轉身便往回走。
程子安見她走了,也沒興趣繼續聽下去,因此跟著轉身離開。倒是李霖還有些意猶未盡,遲疑著喊了一聲:「子安,你們這就走了?不繼續聽下去嗎?」
程子安擺擺手,跟著楚翊的腳步沒有絲毫停留。
八卦這種事,還是要與人分享才有趣,另外兩個聽眾的離開也讓李霖生出了無趣之感。他最後往河對岸看了一眼,然後急急忙忙的收拾了釣竿和竹簍,提著東西便追了上去。
「都開春了,這寧雅郡主還有空跑來踏青,齊王是還沒準備回封地嗎?」李霖追上了楚翊和程子安,後知後覺的想起這事兒,便又多問了一句。
楚翊都懶得理他,還是程子安開口解釋了句:「今年陛下壽誕逢五,似要大辦,因此今年諸王覲見之事被延後了,齊王如今也不過剛進京沒多久,自然不會離開。」她說完頓了頓,又有些奇怪的看了李霖一眼:「月底便是萬壽節,宮中已經開始準備了,你每日在宮中走動,難道沒發現周遭的佈置都喜慶了些嗎?」
李霖噎了一下,然後乾笑著給自己找了個理由:「那什麼,這不是剛過完年沒多久嗎,宮裡喜慶的佈置看得久了,我一時就沒注意……」
程子安看著他的目光比看楚翊更無奈,但面對著李霖乾笑的臉,她也只能提醒一句:「這種話私下裡說說便罷了,在外你可別亂說。」
兩人在後面說著萬壽節的事情,楚翊一個人邁步走在了前面。她抬頭,近處入目的是白色的梨花,遠處望見的是翠綠的茶山,清新自然,彷彿歲月靜好。
延平二十七年,這原本該是延平這個年號的最後了,下一年,是她的嘉平元年。這兩年的時光匆匆而過,太子依然健在,老皇帝也沒有纏綿病榻,似乎一切都已經改變了,但隱隱的,楚翊總覺得接下來的這一年不會平靜。而這個不平靜,大約便要從這個月底,老皇帝五十五歲的壽辰拉開序幕。
一個意外出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