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3/4頁)
向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罪惡感中。
當然,也有可能發生相反的狀況:有些父母會奴役孩子,特別是和他們住在一起的女兒。他們永遠都需要孩子的幫助,只要孩子離開一下,他們就覺得不舒服。他們用各種手段對孩子進行精神威脅,直到孩子們不得不覺得自己是永遠的債務人為止。不論在何種情況下,只要孩子們為自己做任何事,就會有虧欠父母的感覺。
在兩性關係中,有些男女成功地將對方置於“永遠的債務人”的地位。例如,如果是男方在工作,他會一直讓妻子感到在經濟上對他的依賴,或是常常責備她不會賺錢,還拼命花錢。同樣,也有許多女人確信自己被剝奪了應有的權利,所以把另一半置於一個永遠覺得自己無能、貪心、自私,而且永遠都虧欠她們的地位。
各種不同流派的思想家也都在玩相同的把戲——把看法不同的對手放在“永遠的債務人”的地位。加爾文主義者將財富與成功視為上帝的恩寵,他們崇拜有錢人、歧視窮人,認為窮人應該永遠都處於債務人的地位。相對的,*主義則嚴厲譴責這種想法,並且灌輸給它的信仰者一種“無限制的權力”的感覺:不管資本家做什麼、賺多少錢、散播多少財富,他永遠都是債務人。因為他們覺得資本家剝奪了他們的權利。而女權主義者則認為男人剝奪了女人的*,所以女人有權利提出任何要求。
“提出要求”、“成為債權人”以及“把對方推向債務人的地位”這三種權利,可說是成功者的獎品。因為在“永遠的債務人”與“永遠的債權人”的對決中,一定是後者佔上風,他們總是能將對手釘在無力反擊的位置上。如此一來,債務及債權的觀念也可以用權勢的邏輯來解釋:和經濟邏輯一樣,債務人永遠都受到債權人的掌控。
以上的觀察都是從經濟、思想、權力、優勢、支配、威脅及征服的觀點來看的,可是從道德的觀點來看,誰比較崇高?是一直覺得自己虧欠他人的人(永遠的債務人),還是一直覺得別人虧欠自己的人(永遠的債權人)?我們可以毫無疑問地說,將自己置於債務人的地位,把自己的所有都貢獻給別人,卻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的人,在道德層面上比較崇高。
在我們看來,永遠的債權人對自己的權力感到自負,確信別人要一直替他做事,而且永遠都做不夠,這種人顯得卑鄙、自私。以道德的觀點來看,覺得自己自私的人事實上並不自私,相反,將每個人視為自私鬼、不斷抱怨他人的人才是真正的自私鬼。
道德將權力、經濟和統治的規則完全顛倒過來,因為真正替人著想的心、慷慨和愛是無法衡量的,所以才能一直不斷地付出。就像戀愛中的人永遠都覺得自己為對方付出的不夠多一樣,這種人不會要求,只會給予——他們就是真正的“永遠的債務人”。也就是說,慷慨的人永遠都覺得自己應該還可以做得更多。
然而,這在道德上產生了一種矛盾的結果。債務人和債權人之間沒有折中的地位,你只能是其中之一。如果慷慨的人覺得自己付出太多,開始期望得到回報,他就不再是一個慷慨的人,反而成為與債務人同等級的人了;戀愛中的人一旦開始質疑“對方給了我什麼”、“我愛上對方是否獲得任何利益”時,他就不再是一個戀愛中的人,反而成了一個可憎的債務人。在道德的世界中,沒有自私與慷慨或是無私與貪心的混合——自私和慷慨混合起來還是自私,無私和貪心混合起來還是貪心。
如果從思想、金錢和權利的觀點來看,永遠的債權人無疑是贏家;但是從道德的觀點出發,只有永遠的債務人才是擁有美德的人。
嫉妒
嫉妒是一個人由低處往高處看時的心情,因為他無法達到心中的典範,所以他必須貶低、消滅這個典範,也因此,可說嫉妒是羨慕和模仿的好友。在《阿瑪迪斯》這部電影中,義大利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