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部分 (第4/5頁)
打死也不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要遠遠強於青銅器時代之人。藉助望遠鏡,郭侃看到,鏡中的景象放大了,稍遠處的花草看得清清楚楚,雖然郭侃的目力強於常人,但也不得不承認,望遠鏡的效果非人力所及。
我笑笑道:“說它是神器也毫不為過,就像在青銅器時代使用鐵器製品一樣,那時的人們一定會把鐵器認為是神器。”
郭侃似乎有些明白,卻又無法說出個所以然,就像一個正在求解的學生,放佛想到正解,卻又無從下筆,只好一邊喝著茶水,一邊思索起來。
被宋軍活捉以後,郭侃當然想過,自己的命運會如何?宋軍會怎樣待之?是招降,還是斬殺?但他沒有想到,這兩者都沒有,甚至連問話審訊這種常規手段都沒有,而只是宋朝皇帝每日過來和自己討論一下戰爭勝負的原因。
雖然,宋朝皇帝所說的道理初聽起來有些玄乎,但仔細一想,還真是在理。相比之下,元朝皇帝忽必烈雄才偉略,所作之決策常常也會出人意料,但事後稍稍一想,還是能想到原委,而宋朝皇帝的想法不僅出人意料,且如果不是趙禥親自解釋,自己是想都想不到。
或許,這就是人和神的區別吧。史玉琪回來後,告訴過中路元軍的主要將領,在南朝,趙禥被朝中大臣尊為神。
更讓郭侃不解的是,趙禥和自己說這些的目的何在?要說是在吹噓宋朝多麼厲害,向自己示威?似乎不是,對於自己這個俘虜而言,完全沒有必要。難道是要勸降自己嗎?這個倒是有可能,但趙禥的言語中又沒有顯示出絲毫的跡象。
不過,郭侃已經打定主意,不管東西南北,自己也絕不會背叛大元皇帝。
我喝了口茶,看著正在思索的郭侃道:“郭將軍,這裡清靜,正好適合考慮問題。我軍在洺州大約還會住上一兩個月,你可以好生想想吧。”
隨後的日子裡,我隔三岔五就會和郭侃閒聊一番,所談之內容都是有關思想意識上的,有點類似是從軍事論證哲學,至於招降二字,我連提都沒提。
我知道,像郭侃這樣的高階元軍將領是不可能輕易投降的,我的目的很簡單,先讓他認可我,認可我朝,等我軍徹底擊潰元軍後,元朝將不復存在,到那時,或許就會水到渠成。
對於郭侃,我最看重的是其遠征西域的經驗。
一個月後的七月二十七日,忽必烈在一天之內接連收到了三條喜訊,這在元宋大戰以來還是首次。
朝會結束不久,忽必烈就看見皇子真金和兀良合臺匆匆返回了宮中。
來到書房,兀良合臺行禮後便立即遞給忽必烈一份奏摺道:“皇上,臣剛剛收到遼陽行省(今遼寧東部)經略使不魯合答兒大人的奏摺,不魯合答兒言及,南朝水師約三萬人從遼陽南部的三山浦一帶登陸,意圖繞行遼陽,直逼大都。然,自三山浦到遼陽途中,正好剛發生過瘟疫,我朝百姓大都已被遷移,十室九空,南朝水師糧草不及,又無處尋糧,後又被不魯合答兒手下悍將博敦率領三千騎軍襲擊,南軍潰敗,只能退回海中。”
“是嗎?”忽必烈高興地接過奏摺,儘管這只是非主戰場傳來的勝利,但也是為數不多的勝利,直令忽必烈興奮不已。
不魯合答兒的奏摺闡述得十分清楚:南朝水師登陸後,我軍利用天時地利,不斷地派出小股精銳敢死隊員襲擊其糧草軍需倉庫,並獲得成功,燒燬了南朝軍隊大約三成的糧草。當時,遼陽東南部一帶在數日前剛剛發生過瘟疫,百姓基本上都轉移至遼陽北部,因此數百里之地皆無人煙。南朝軍隊糧草不及,只能試探性地進攻遼陽府。雖然敵軍人數為多,但遼陽城堅固高大,南軍也無可奈何,後來,遼陽守備博敦率軍襲擊,斬殺了三百多名南軍水軍,將敵軍迫回海中。
“哈哈,好。”忽必烈笑道,“兀良合臺,通傳各軍,言我遼陽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