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與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楊平來到海雲莊園也不是僅僅是來看看各位學者,他也是來講課,講課的主題就是空間導向基因理論,如果能夠真正理解這個理論,可以解決很多專業的難題。
比如全世界對周圍神經修復的研究已經進入一個平臺期,全世界的研究都沒有取得令人鼓舞的進步,那是因為基礎理論沒有取得突破,有了空間導向基因理論之後,曼因斯坦教授在這方面就取得了一定的突破,雖然現在看起來還只是突破一點點,但是已經很不容易。
在大家自發的簇擁下,楊平走進了會議室,他的演講將在這裡舉行,幾百個大佬,他們還帶著自己的優秀學生,算起來差不多現在會場有兩千多人。
面對著兩千多人,楊平顯得極為沉穩老練,因為空間導向基因力量非常抽象,它是一種全新的理論,楊平儘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演講,這樣大家可以容易理解。
一番精彩的演講之後,會場掌聲雷動,幾諾貝爾獎獲得者當場開始提問,其它學者也是躍躍欲試。
這些學者之前對楊平不瞭解,但是來中國後大家才知道楊平是一名外科醫生,拿手術刀的外科醫生居然科研能力這麼強,不僅在臨床上推出了很多研究成果,而且在基礎醫學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是一個比曼因斯坦教授更加神奇的跨專業天才,從骨科到整個外科,然後再到幹細胞、腫瘤等方面的研究,碩果累累,會場的學者無不驚歎不已。
曾經的曼因斯坦教授因為涉及多個專業領域,而且在多個領域取得傑出成績,順便還拿了一個諾貝爾獎,受到全世界醫生和教授們的崇拜,現在楊平比曼因斯坦教授更誇張的天才。
“楊教授,你每天除了科研工作,還需要做手術,是真的嗎?”
一位來自美國醫學及生物諾貝爾獎獲得者提出這個跟議題無關的問題。
楊平對著話筒說:“這是真的,我每天的工作就是這樣,我們中國很多醫院的醫生都是這樣,在從事臨床工作的同時還需要從事科研工作?因為在我們看來,一個優秀的醫生必須具備臨床和科研兩方面的能力,才能推進醫學的進步。”
''很難想象,你是如何安排時間的,我完整地看過你的所有論文,那些研究成果單獨一項都需要耗費十年二十年的時間,有些幾乎可以耗費畢生的精力,但是你卻在短時間內全部做到了,真的難以置信。”
這位先生表示驚歎,他最清楚楊平的這些科研成果的價值,如果換做是他來研究需要多長時間。
“我有優秀的團隊,優秀的團隊能夠讓我提高效率。”楊平告訴他。
“我們可以參觀你的實驗室嗎?”有一位教授提出來。
楊平爽快地回答:“當然可以,不過需要預約,希望可以理解。”
這位教授看了看四周的人群,這種實驗室的無菌的要求非常嚴格,如果要參觀,只能一次進去幾個人,這麼多人,什麼時候才能輪到他可以參觀,不可能在這邊等很久吧。
“楊教授,你認為人類龐大的基因資訊裡藏著使用細胞構建三維空間實質結構的基因,而且你已經找到了肌肉的空間導向基因,成功的利用它在實驗室培育出完整的肌肉,真的很奇妙,這種基因是分散的,還是成體系的呢,你認為?”剛剛提問諾貝爾獎獲得者繼續問道。
“是成體系的,但是這個體系應該是分散在基因庫中,所以要尋找很難,我們目前也只是找到一種,大家有興趣可以去尋找,我認為人類的基因分為兩種,一種是細胞導向基因,一種是空間導向基因,細胞導向基因,也就是我們現在熟知的各種基因,它可以引導人體制造出各種細胞,而空間導向基因是引導人體利用這些細胞去搭建三維立體的實質結構。就像一棟房子的兩份資料,一份是告訴你如何製造建房子的轉頭、鋼筋、水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