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頁 (第2/2頁)
[英]安東尼·伯克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杭特,我以謀殺艾賽爾&iddot;梅&iddot;賓斯的罪名逮捕你,你於去年九月二十八日夜晚謀殺了這名女子。你現在有權保持沉默,你所說的將作為呈堂證供……&rdo;
&ldo;好啦,時間到了。&rdo;陶德杭特先生說。
19
要說陶德杭特先生的判決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一場大風浪,這樣說都算是溫和的了。
每個人都說英國(而且英國人總是對其他人那麼說)的司法公正體系,是全世界最完善的。然而,現在就有兩個人因為同一起謀殺案而被判處死刑,其中一個必然是無辜的。無與倫比的大英帝國司法公正體系,能夠容忍這種錯誤和漏洞的存在嗎?能夠容忍無辜者遭受刑罰而有罪者逍遙法外嗎?
《時代》刊登了一篇頗具思想性的社論,社論認為司法體系並沒有問題,文中並沒有理會法官有關同謀說法的謹慎的態度,只是質疑了為何陶德杭特先生獲罪,同時文森特&iddot;帕默卻沒有獲釋的事實。《每曰電訊報》也發表了一篇同樣頗具思想深度且長度也差不多的社論,但那篇文章其實沒說什麼新東西。《新聞紀事報》則更加確定了西班牙的內戰是由於那個不幸的事件所導致的,報紙也傾向於認為陶德杭特先生的判決或多或少受到了政府的影響(該報猜測,當局是出於某種惡意的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施加了影響)。流行的報紙都公開地狂歡,用最華麗的辭藻奉承著陪審團。不知道是因為什麼,流行的媒體從一開始便成為了陶德杭特先生的擁護者。
就像平時一樣,公眾在等待一個領袖。而政府也跟往常一樣,在等待著大眾領袖的意見。
實際上,公眾整整搖擺不定了四十八小時。在這段時間內,公眾截然分明地分成了兩派,一派認為陶德杭特先生是有罪的,另一派則認為陶德杭特先生其實是無辜的,他只是採取了利他主義的行為。支援後者的人都具有浪漫主義的情懷,兩方人數保持著微妙的平衡。部分認為陶德杭特先生有罪的人要求對他立即執行死刑,因為這一小撥人認為他是英國犯罪史上最壞的壞蛋。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