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譽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旌」其實就是旗幟,於現在是很有正治意義的一種東西。
魏氏是大貴族。
老呂家只是小貴族。
呂武決定穩一波,還是派人去魏氏請示一下。
一來一回十二天過去,請示的人跟魏相的隊伍一起回來了。
「武,甚是思念。」魏相看到呂武露出笑容,又比較嚴肅地說:「聞武欲操戈,特來一觀。」
啥情況啊這是?
第31章:裝逼吧?遭雷劈了!
老呂家雖然依附魏氏,可是這種依附並不是太嚴格的上下級關係。
其實就是找個「渠道」。
平時老魏家並不會隨意差遣老呂家去幹點什麼,需要兵力的時候進行召喚,乃至於是啟動什麼大工程來借人。
作為回報,老魏家需要給老呂家一個為國效力的機會。
而那個機會其實就是「渠道」的一種,使老呂家能夠完成一名貴族該繳納的「賦」,有機會去獲立下軍功。
掛靠在大貴族名下還有另外一個好處,上面有靠山,其餘大貴族要小貴族去送死,總要顧著同為大貴族的一些面子。
例如韓厥,他就是獲得了趙盾的賞識,給了一個很好的機會。
韓厥很爭氣地抓住了那個機會,才有了韓氏現在風光的基礎。
這次魏相來老呂家就一個意思。
魏氏已經開始在搞餐飲,得到了很熱烈的反響,掙不掙錢其實關係不大,重要的是其它的效應。
作為發起人,也是烹飪新手法的創造者,呂武沒有過問過餐飲行業的情況,識相地沒有催促分紅。
魏氏的其餘人未必還記得呂武這麼個人,可是魏相不會忘記。
魏相就是來看看呂武是怎麼率領軍隊,根據自己的觀察,再決定要給予什麼層次的機遇。
按照老慣例,呂武親自下廚烹飪了誠意滿滿的菜式,舉辦宴會款待魏相以及隨行的家臣。
魏相在吃飯時沒有食不言。
他先是起了一個話頭,再由一個叫宋彬的家臣談起魏氏在搞的餐飲業。
按照宋彬的說法,新式菜色在新田引起了很大的轟動,酒肆每天都是爆滿狀態,甚至預約都到了明年。
新田是晉國目前的都城。
晉國前後進行了五次都城搬遷,遠的不用多說,成公六年(公元前585年)的時候,晉國放棄了「絳」這個舊都,改新田為新的都城。
為什麼會頻繁遷都?
除了軍事威脅和周邊土地變得貧瘠,可能也是旱災、水患,主要原因還是「垃圾圍城」了。
沒誰願意住在滿是臭味的城市,而現在沒有成熟的排水系統。
想像一下,平時的生活垃圾,再加上水溝裡滿滿都是人和動物的尿液、糞便,生病率又突破了天際,不跑還等什麼?
呂武當然知道新菜式會受到歡迎,並且會給魏氏帶去新的機會。
各個家庭,不管是大貴族、小貴族或平民,以前吃的都是豬食,偶然間吃到了新烹飪手法的美味,他們肯定不樂意再為難自己的嘴、舌頭和胃。
覺得跟魏氏交情不錯,又或是臉皮夠厚,肯定也要身份平等或是比較高,會向魏氏討要新的烹飪手法。
這樣一來的話,魏氏倍有面子的同時,能夠按照自己的選擇擴充套件人脈,又或是與哪些貴族形成友好關係。
這個,真就不是能單純以金錢來衡量了。
得益於上面那些,呂錡首先就想起了新菜式的發明者與創造者,然後又驚動了魏氏其餘的當家人。
魏相這次是帶著正治任務而來,要是呂武真的在軍事上有才能,魏氏肯定要給予足夠的回報。
如果呂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