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刷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智者大師說:玄學是人類最高的學問。
在北大校史館,有一面由紅、白、黃、藍、黑五種顏色構成的舊校旗。蔡元培曾對這五種顏色作過解釋,即紅色代表“現象的科學”、藍色代表“發生的科學”、黃|色代表“系統的科學”、白色代表哲學、黑色代表玄學。蔡元培認為:“人類的求知慾望絕不能以綜合哲學和實證哲學為滿足,必要侵入玄學的範圍。”
“玄”的概念源於《老子》:“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為奧妙莫測之意。
魏晉時期,有所謂三玄之學。“三玄”一詞始見於北齊顏之推的《顏氏家訓?勉學篇》:“洎於梁世,茲風復闡,《莊》、《老》、《周易》,總謂三玄。”茲風指玄學清談之風。梁代清談復盛,《老子》、《莊子》、《周易》之學從而得以再興。
稱《老子》、《莊子》、《周易》為“三玄”,是因它們含有非常深奧的學問。魏晉時的玄學家無一不從事三玄之學的研究。
新儒家的代表人物牟宗三,給“玄”下了這樣的定義:玄是有無兩者的渾同。要了解“道”,就必須透過“有”和“無”來了解。有無相生,大道巍巍。哲學界有這樣的定義:最高的存在是虛無。而譚嗣同在他的七律《題江標修書圖》中也說“眾生絕頂聰明處,只在虛無縹緲間”。
天時不如地利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叛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叛;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朱熹的《四書集註》在講到這段話時說:“天時,謂時日、支幹、孤虛、王相之屬也。”這些都跟自然氣候毫不相干!也可以說,語文課本上在講到這一段時純粹是既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在朱熹的這段話中,所謂“時日、支幹”,“時”指的是時辰,古人把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日”指的是“天”:天有陰陽、剛柔之分。剛為陽,柔為陰。古人還有“剛日讀經,柔日讀史”一說。支,指的是十二地支,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幹,指的是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眾所周知,古代用六十甲子的干支來記錄日和時。每天和每時都對應著各自的干支,這些干支的組合可以表徵事物發展的特定規律。例如月份的變化,流年的交替,等等。
再看“孤虛”。“孤虛”是個專有名詞,來源於中國古代術數學中的“奇門遁甲”,全名“六甲孤虛法”,據說為黃帝所傳。六甲孤虛法分為“年孤”和“月孤”,還有“日孤”和“時孤 。《六壬神課金口訣》著作中對於孤虛有這樣一段論述:旬中空亡,陽空陰亡。空亡為孤,對沖為虛,只有時上的孤虛最驗,可以一勝十,十勝百,有一婦戰十男之說。因此,“孤”和“虛”的定義是:旬中空亡的地支稱為 “孤”。與“孤”對沖的被稱之為“虛”。查詢旬中空亡必須使用日時的干支。“孤”和“虛”的實際作用是:背孤擊虛。即,將自己的軍隊安排在“孤”的方位上去攻打處於“虛”的方位上的敵人。同樣,按照古人的觀點,如果是談判,就可以事先把談判時辰的孤虛推算出來,儘量把自己的座位安排在“孤位”,把對方的座位安排在“虛位”,這樣就可以“背孤擊虛”,可以大大增加勝算。
那麼,最後這個“王相”是什麼呢?其實就是“旺相”。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在月、日、時上的態勢表現為旺、相、休、囚、死五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