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 (第1/3頁)
[美]丹尼爾·J·布林斯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ldo;亡命之徒&rdo;通常用來稱呼西部的壞人,執法機構一般不會去 羅致他們。但是在牧牛人的世界裡,很少有哪一個惡名遠播的&ldo;壞蛋&rdo;不曾在某一段時間裡擔任過執法者,為旁人所謂的法律和秩序賣命。在普遍讚嘆那些動輒拔槍相向的亡命徒的&ldo;男子漢氣概&rdo;之餘,還有一種惱人的疑惑心理,那就是這些亡命之徒本身竟然站在正義的一邊(甚至往往比他的對頭還有過之)。一八八八年,西奧多&iddot;羅斯福在一次西部之行後寫道:&ldo;那些&l;壞人&r;,或者叫做職業&l;打手&r;或&l;殺手&r;,都屬於另一類人(不同於普通罪犯、盜馬賊或剪徑匪徒),冷眼觀察他們為人處世之道,頗有一些人可謂襟懷坦誠。在邊疆社會,大多數殺人害命的事情都是他們幹下的;然而應當看到,那些被殺音往往罪有應得。&rdo;一些人認為,亡命之徒搞的這一套,不過是古時候以決鬥來判定是非曲直的做法在當代美國的翻版。親眼目睹過這種事情的埃默森&iddot;霍夫說道:&ldo;這是一個人對付另一個人的未經授權的權利。事情並不訴諸法律‐‐在這裡法律也派不上用場。一念甫生,立即付諸行動,胳臂隨即平伸出去,頓時火舌噴吐,彷彿舊日拔劍出鞘一樣。對手倒了下去,手裡攥著他的武器,只慢了那麼一剎那。法律宣佈殺人者無罪,事屬&l;正當自衛&r;。而他的夥伴也會說,&l;這是一場公平交易&r;;雖然從此以後,他們也會留個心眼,慢慢對他保持一個距離。&rdo;
莫非這是美國人聽任法律和正義站在&ldo;捷足先登者&rdo;一邊的又一個例子?舊日日南方嚴守傳統的社會中那種嚴峻僵硬的不成文法,就此以另一種面目來統治西部的開放性牧區。但是,南方人可以指望&ldo;好&rdo;人按照傳統行事,而且很少有人敢於懷疑他們;可是西部卻沒有此類&ldo;好&rdo;人。在西部,不成文的習慣法卻表現為一種各取所需的法律,這種法律根本含糊不清,也完全是不可預料的。在這一片遍佈新財富‐‐黃金、白銀和牛群‐‐的土地上,還是那些說不上好也說不上壞的希奇古怪的美國壞蛋活得多姿多采。雖然&ldo;理想的亡命之徒&rdo;不是單為錢財便害人性命,但是在早期,大多數亡命之徒都曾於過&ldo;非法&rdo;謀取財產的勾當,或者至少都與此有瓜葛。
在牧牛區,幾乎所有聲名顯赫的亡命之徒,一生的經歷都有不少令人難以捉摸之處,顯示出當時開拓者道德觀的一片混亂。要想剖析他們,不妨看看他們之中最著名的一位‐‐&ldo;比利小子&rdo;的一生。&ldo;比利小子&rdo;的真實姓名是威廉&iddot;邦尼,一八五九年生於紐約市,從小隨家來到西部。他父親死時,他們還在堪薩斯過活;後來他母親搬到科羅拉多,隨後又搬到了新墨西哥。地方行政司法長官帕特&iddot;加勒特(他舊日的朋友和搭檔,後來又成為刺殺他的兇手和他的傳記??者)曾這樣形容他年輕時的性格:
魯莽、強悍、大大咧咧、性格豪爽而又胸懷坦蕩,很有些男子漢的氣概。他在不論老少的各色人等中間都很有人緣,特別受到年邁體衰的老人和無依無靠的少年所喜愛和景仰。他是他們的鬥十、保衛者、施主和扶助者,他同婦女、特別是老年婦女搭話時,總要把帽子摘下來拿在手裡;碰到她們裝束和外錶帶有貧窮的跡象,比利出手幫忙或回答問題時,他那一向快活的面孔上那副急切、同情、歉疚的神情,實在感人肺腑。只要比利走過,小孩在跨越明溝時總會得到他拎一把,或在背負重物時,總會得到他上來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