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 (第1/2頁)
[美]丹尼爾·J·布林斯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到了十九世紀末,美國人衣著的大眾化在外國人看來就更令人驚訝了,因為這時候衣著成了形成共同體的工具,也是把移民引進新生活的手段。這些人的祖先習慣於穿農民的破舊服裝,或習慣於帶工匠的皮革圍裙。可是,現在他們可以透過衣著的大眾化來表明他們同別人沒有多大差別,同別人一樣好。正如歐洲一句古老諺語所說,&ldo;人靠衣來裝。&rdo;而新世界新的衣著方式是有助於塑造新人的。
到了二十世紀,美國人大概是工業國中衣著最好的,也許還是衣著最均勻的民族。如果沒有縫紉機,這一切的出現是很難設想的。
然而,縫紉機就象零配件互換通用系統一樣,並非美國人首先設想出來的。早在一七七○年,英國的託馬斯&iddot;聖就已經取得縫製皮革機器的專利。一八三○年,一位旱有造縫紉機念頭名叫巴特勒米&iddot;蒂莫尼埃的法國裁縫,就造出了一臺效率良好的縫紉機,並取得了專利。當他的八十臺縫紉機為法國陸軍縫製軍服時,巴黎的裁縫大感不安,覺得這威脅到他們的職業,於是他們便把這些縫紉機給砸了,並把蒂莫尼埃趕出了巴黎。
即使在美國,縫紉機發明家也很多,其中最早的大概要算沃爾特&iddot;亨特。此人是一位純粹的發明家,一心撲在發明上,而對利用發明成果這件乏味的工作卻不勝其煩,結果,他的那分天才並未能使他名垂青史。他的創造發明不計其數,有亞麻紡紗機、磨刀機、捻線機、燒硬煤的火爐(有人說是他第一個發明的)、制釘機、掃冰機、早期腳踏車、左輪手槍、連射步槍、金屬彈藥筒、圓錐形子彈、蠟燭、掃街機、檯燈、紙領子……等等。亨特有一位朋友,是製圖員,經常為他的各項專利申請書繪圖;據這位製圖員說,亨特有一次迅速地設計出一種可以取得專利的安全別針,想用它換取金錢來償還十五美元的債務。亨特只用三個小時就想出了方案,並用一截舊鐵絲製成了樣品,隨後以四百美元的代價把專利權賣了出去。
早在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初,亨特在紐約市阿莫斯街他的工作間裡,就已經製造出幾臺實際上可以用來縫紉的機器。當然,這幾臺機器還相當原始,只能縫直線,而且每縫幾英寸還要把布料重新擺正,但是,它們卻具有後來使其他人發大財的縫紉機的基本特點。亨特所提出的具有革命意義的新設想,乃是以一枚針頭上有針眼的針穿上面線用震動的曲柄來帶動,再用一個來回擺動的擺梭帶動底線,形成兩線交錯的針腳。這是一個偉大的、富有想像力的創見,它把縫紉機發明家們從單純地模仿女縫工的手的設想中解放出來。然而,亨特雖有這麼好的主意,卻沒有利用這主意來賺錢的資金和組織才能。
亨特沒有做到的,其他人卻做到了。縫紉機是很賺錢的買賣,它使大批發明家、未來的發明家、律師、企業的創辦人、推銷員和商人等都發財致富。而在一八五○年左右達到高潮的縫紉機爭霸戰中的兩名大亨則是小伊萊亞斯&iddot;豪和艾薩克&iddot;梅里特&iddot;辛格。他們爭奪的不單單是金錢,還有&ldo;縫紉機主要發明者&rdo;的榮譽。
伊萊亞斯&iddot;豪生於一八一九年,是麻薩諸塞州一位農場主的兒子。他二十歲的時候,在波士頓一家科學儀器製造廠當臨時機修工。當時,有一位顧客刻苦鑽研,力圖改進其針織機,這一情況引起了他的強烈興趣。幾年之後,為了養活妻子和三個孩子,他絞盡腦汁千方百計想透過某種途徑來增加每週九美元的工資收入,於是便決定以縫紉機為生財之道。開始時,他曾多次失敗,一八四四年,他不約而同地也想出這個主意,即用一枚有針眼的針帶面線,一隻擺梭帶底線,原理同織布機差不多。一八四五年四月,他用這臺機器縫住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