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 (第2/2頁)
[美]丹尼爾·J·布林斯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失火無法撲救啦,更攪得人心不得安定。不過,到了一八六○年十一月,那種新的黑色礦物已經作為藥品上市。石油從油田噴湧出來,存也沒個地方存,漫溢的石油流入阿勒格尼河,令河水一片烏黑。油價暴跌不止。
洛克菲勒本人可能也曾去過油田看了一番。但即使在克利夫蘭,他也會看到,石油成全廠多少人,也就毀了多少人。成千成千桶的石油運進城市;但人們仍然搞不清,如何使它進入家庭以實現有心人&ldo;一室一燈&rdo;的願望。要使岩石裡冒出來的油成為一種穩定的商品,又該如何呢?
洛克菲勒在新興的西部的一片競爭喧嚷聲中找到了他的機會。這時,城市之間互相爭奪貿易、爭奪鐵路和爭奪居民。新興的鐵路之間則互相爭奪城市的交通運輸和急切地招攪可供運輸的新產品。近至一八一四年,克利夫蘭還不過是一個小村莊;一八二七年,俄亥俄與伊利運河第一段工程完工,隨著客貨運的暢通,克利夫蘭也日益繁榮起來。一八三六年,克利夫蘭成為一個城市;一八五四年,又兼併了它的對手‐‐俄亥俄城。南北戰爭期間,新成立的大西洋暨大西方鐵路公司在克利夫蘭與油田之間鋪軌,並使之與伊利鐵路銜接,成為那一帶最大的鐵路承運者。沿克利夫蘭一線,新建了許多煉油廠,把原油加工成為可供銷售的機器潤滑油和點燈的煤油。一八六三年,洛克菲勒成了一家煉油廠的股東,一八六五年(他二十六歲時),又花七萬五千二百美元買下了該煉油廠的全部股權。到那年年底,他的煉油廠總共收入了一百二十萬美元(每日生產能力為五百零五桶),比當地任何一家煉油廠的產值都要高上一倍還多。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