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3/5頁)
朝令夕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時姒禹已經十九歲,身高九尺九寸。和他父親一樣,也是生得虎背熊腰,英俊瀟灑
近年來他一直跟隨父親治水,對父親所做的一切都瞭如指掌。他知道父親無罪,堯帝和虞舜是假公濟私迫害功臣!他認為父親治水已經盡力,堯帝和虞舜對父親的處置太不公正了,他要出面為父親討回公道。
姒禹找到虞舜,對他說:“如今洪水肆虐,萬民受害,治水排險,刻不容緩,怎麼能因家父有罪就停止治水呢?希望天子能容許家父戴罪立功,善始善終完成治水大業。”
虞舜看了看姒禹,暗想,這下子出語不凡,倒是個幹大事的好苗子,眼下正愁無人領導治水,何不讓他來試一試?如果我推薦重用了他,他必然會對我感恩戴德,這也是化敵為友的一個好辦法。對,就這麼辦。
他沉吟良久方說:“你父治水無功,而且犯有重罪,天子不可能再用他領導治水,我看你身強體壯精明強幹,不如讓我來奏明天子,保舉你來領導治水。”
姒禹點頭答應了,他和父親崇伯鯀一樣,十分討厭堯帝和虞舜的虛偽,心想:如果能讓我來領導治水,那當然好,我一定要把父親丟掉的榮耀再奪回來。
就這樣,舜把禹帶回帝都,向堯帝推薦了他。
堯帝聽從了虞舜的建議,任命姒禹為司空,讓他代替父親崇伯鯀領導治水。
帝密二十六年(壬午,前2139),崇伯鯀和他的家人,除姒禹一人繼續留下領導治水外,其餘二百餘人皆被流放到人煙稀少的羽山(今江蘇連雲港市贛榆縣西南)。
在羽山,崇伯鯀為了全家人的生存和發展,只好帶領大家捕魚打獵開荒種田。日子雖然過得清苦,但全家人歡聚一堂,倒也是苦中有樂。只是崇伯鯀是一個胸懷大志的人,這樣無端的遭受迫害,他怎麼著心中的怨氣都難以釋懷。
天道不公,天道不公啊!咳,想不到我崇伯鯀全身心撲在治水大業上,辛苦操勞將近十年,非但沒有得到嘉獎和封賞,反而落得個流放治罪的下場,真是可惱可恨!
他搞不明白,如今這算什麼世道?勤勤懇懇工作的人反而受到懲罰,陰險狡詐之徒卻能得到高官厚祿。他真想好好的和他們理論一番,問問他們這天下到底還有沒有公理。然而,他也只能是想想而已,人家大權在握,自己有心與之辯解,可人家根本就不給你辯解的機會,你又有什麼法子呢?看來自己這輩子是沒什麼希望了,也只好寄希望於兒子們了。
崇伯鯀暗氣暗憋,不久便因惱恨成疾,大病不起。
他自知陽壽將盡,便把十個兒子叫到了床前(崇伯鯀共有十二個兒子,除姒禹正在領導治水,另外的一個兒子也在伯鯀的授意下,偷偷帶著他幾十年踏遍千山萬水精心繪製的“天下水行圖”,改名換姓前往治水第一線去協助姒禹治水。因此,此時他身邊只剩下了十個兒子)。
崇伯鯀命人取來兩捆箭,每捆箭恰好是十支。他先拆開一捆,分給每個人一支箭,讓他們折斷。弟兄們不解其意,便拿在手裡輕輕一折便折斷了。
崇伯鯀又把另外的一捆交給他們,讓他們輪流去折,弟兄們誰也沒有折斷。
弟兄們都看著父親,不曉得他老人家是什麼意思。
崇伯鯀語重心長的對兒子們說:“一支箭很容易折斷,而折斷一捆箭就很難了。這就是團結的力量。我死以後,你們一定要團結起來,共同協助你們的兄弟禹去治水,幫助他成就一番大業。這就是父親對你們最後的希望。”說完便閉上眼睛,與世長辭了。
崇伯鯀就這樣病逝於流放之地,終年六十二歲。
他死後,他的十個兒子把他的遺體葬在了羽山。
正是:
壯志未酬身先殞,
治水英雄淚滿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