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兇豎已除,第一目標已順利實現。隨後,張柬之等又帶兵包圍了武則天的寢室長生殿,佈下了警戒線。
這時已有人告知外面發生了兵變。女皇聞變驚起,問道:&ldo;亂者誰耶?&rdo;聲音一如往日般威嚴。
張柬之、崔玄暐、桓彥範、李湛等一批政變首領戎裝而入。桓彥範答道:&ldo;張易之、張昌宗謀反,臣等奉太子命誅之,恐有漏洩,故不敢以聞(不敢告訴您)。稱兵宮禁,罪當萬死!&rdo;
原來如此!
女皇見到太子也跟著進來,掩飾不住一臉的輕蔑:&ldo;是你啊!小子既誅,可還東宮!&rdo;
太子囁嚅不能言。
回去?那不就是個死!桓彥範寸步不讓,揚聲道:&ldo;太子安得更歸?昔天皇以太子託陛下,今年齒已長,久居東宮;天意人心,久思李氏。群臣不忘太宗、天皇之德,故奉太子誅賊臣,願陛下傳位太子,以順天人之望!&rdo;
政變首領公開了他們的第二目標。
女皇帝知道,今天這一關很難敷衍過去了,但又於心不甘。想不到宰相們能把太子說動,這兩方,缺任何一方都成不了事。真是用人不察,悔之晚矣!
她一眼看到李湛江居然也在,不禁詫異:&ldo;你也是誅易之將軍?我對你父子不薄,卻有今日!&rdo;
這李湛,是李義府之子。李義府是第一個擁護武則天為皇后的朝臣,他死後,武則天一直感念,登基後不斷對李義府追封並加封其妻兒,皇恩可謂浩蕩。面對女皇的質問,李湛慚不能對。
女皇一轉眼,又看到崔玄暐居然也在,更是又驚又氣:&ldo;他人皆因別人推薦而提拔,惟卿乃朕所親擢,亦在此耶!&rdo;
崔玄暐上前一步,不卑不亢答道:&ldo;臣正是以此報陛下之大德!&rdo;
聞聽此言,武則天才知大勢已去,遂返回床榻而臥,不再說話。(見兩《唐書桓彥範傳》)
政變當日,政變集團還派兵到張昌期、張同休、張昌儀的家中,將三人處斬。張氏兄弟五人皆被梟首(死了再砍下腦袋來)於天津橋南。史載,士庶見者莫不歡叫相賀,或臠割其肉,一夕而盡。
親二張的宰相韋承慶、房融及司禮卿崔神慶被收捕下獄,後遭流放。同時被流放的還有崔融、李嶠、宋之問、杜審言、沈銓期、閻朝隱等數十人,皆當時的知名文士。
這是驚心動魄的一天。玄武門的鎮守使沒有給女皇爭取到一個緩手的時間,倘若有一個時間辰左右,女皇就可登高一呼,做一番恩威並施的宣諭,那些聽從軍令而被調集起來的政變軍,能否再服從政變首領的指揮恐怕都要成問題。
兵甲逼到床頭,諸武不見影子,加之女皇年老病重,意志力大概也衰退了不少。她就此承認了現實,不再做無謂反抗。
從這一刻起,直到生命的盡頭,武則天就都處於被幽禁的狀態。
政變次日,張柬之等逼她讓位給太子。武則天反覆思量,無計可施。她萬念俱灰,往日信任大臣、寄厚望於太子,最終竟落得如此結局,現在再變卦立諸武為嗣,已決無可能。如若蠻幹,也許這些孤注一擲的大臣會讓她也去步二張後塵的。
有了李顯這張正統的牌,他們就什麼都可能幹得出來。
武則天只好先退了一步,同意太子監國,交出了執政大權。
張柬之等立刻代擬了《命皇太子監國制》。
這份檔案的內容,包括了譴責二張、肯定政變、大赦天下、命太子監國,並給李顯以很高評價,為政變的合法性定下了基調。
比較微妙的是,其中對武周政權的定位,是用了&ldo;社稷宗廟,寄在朕躬&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