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突厥可汗是從趙州退走的,這一帶的官軍首領是吉頊和武懿宗。戰後,兩人在朝堂上爭功,為此撕破了臉皮。
吉頊偉岸善辯,武懿宗矮小駝背。在廷辯中,吉頊傲視武懿宗,聲色凌厲,把武懿宗搞得很是狼狽,武則天的臉面掛不住,不高興地說:&ldo;你在朕的面前,猶敢卑我諸武,假以他日(我不在了),如何可以倚重!&rdo;
過了些時日,吉頊奏事,正在援古引今、滔滔不絕之際,武則天怒道:&ldo;卿說的,朕早就不知聽了多少遍了,不要多說了!太宗有一匹馬,名叫師子驄,肥壯任性,沒人能馴服。朕那時為宮女,侍奉太宗,就對太宗說:&l;妾能制之,只需三物:一鐵鞭,二鐵撾,三匕首。鐵鞭擊之若不服,則以鐵撾擊其首;又不服,則以匕首斷其喉。&r;太宗聽了,壯朕之志。今日卿莫非要汙朕匕首麼?&rdo;
吉頊歷來是女皇的心腹,像殺來俊臣這樣的大事,女皇都要與他討論。女皇疏遠諸武,他也是心中有數的。勸女皇傳位於兒子的建議,也是他第一個提出來的。
但是,天心歷來難測。女皇心裡固然想的是這樣,做臣子的卻不能領會得太快、做得太過。
老太太目前求的還是一個平衡。反右,更要反左。
吉頊是會錯了意,傾向性表現得太過了一點兒。
見龍顏大怒,吉頊嚇得汗流浹背,伏地請求免死。武則天當然不會殺了他,見他那個樣子,也就漸漸消了氣。
但諸武卻看出了吉頊失寵的苗頭。以往他們就恨吉頊依附太子,於是趁勢發難,聯手揭發吉頊的弟弟假冒官吏的一件舊事。由此吉頊連坐,被貶為安固縣尉。
從宰相的位置上跌下來,這個小官職就跟老百姓差不多了。
吉頊辭別京師之日,武則天召見了他。吉頊流著淚對武則天說:&ldo;臣今日遠離宮闕,恐永無再見陛下之日。今願陳說一心願。&rdo;
武則天就賜他坐,問他想說什麼。
吉頊說:&ldo;合水土為泥,有爭乎?&rdo;
女皇答:&ldo;無之。&rdo;
吉頊又問:&ldo;分半為佛、半為天尊,有爭乎?&rdo;
女皇答:&ldo;有爭矣。&rdo;
吉頊便離座,伏地叩頭道:&ldo;宗室、外戚各當其分,則天下安寧。現在太子已立,而外戚還在為王,這是陛下驅李、武兩家日後爭鬥,兩不得安呀!&rdo;
女皇一聲嘆息:&ldo;朕也知此事難處。但事已至此,即便不好,又該如何呢?&rdo;
向來以果斷著稱的武則天,面臨這樣的問題,也是無計可施,只能因循下去,得過且過。
高高在上者,就一定知道方向嗎?不。
混過一日無事,也就多一日平安,這大概是古代的唯物主義。
另一位向女皇進言、規勸女皇處理好接班問題的人,就是在前面講到的,冀州武邑平民蘇安恆。
從皇帝到平民,以現代人的常識來猜度,不知隔了多少級別。山遙水遠,他們之間怎麼會有政治上的聯絡?
此人不是武則天的親戚或者老鄉,也沒有什麼特長值得天子垂顧,他就是憑著直覺,給武則天投了一封很不客氣的意見書。女皇也就很認真地讀完了他的意見,特地召見了他,賜給宴席,慰諭有加,然後讓他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在我們的印象裡,從唐代開始,古代中國就是個文憑社會,沒有功名的人,幾乎不是人,更不用說參政議政了。但是,武則天時期不同,她安置的銅質意見箱,是面對全國臣民的。有冤可以訴,有話可以說,有情況可以舉報。
其中意見中肯、情況重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