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幾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峰山,映著那淡青的天,曉琴突然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
第五十三回 龍湖
龍湖位於陸坑村西側,它是由七口由南而北,緊密相連,綿延如龍的池塘組成的,故取名龍湖。湖中有六條鵝卵石路相向橫穿,每條路上均有一石拱橋貫通。龍湖西南有條龍溪,村民將溪水引入湖中,湖內長年保持著清水流動。
書力和曉琴兩人沿著雨後的青石板路,先遊覽了仰山廟戲臺,過中巷東段的“翰林樓”,受到地面上頗為著名的真正的明代鵝卵石路的吸引,便走進了通往湖心橋的小路。
鵝卵石路從岸邊斜斜地通向石拱橋。路的左右兩側有踏腳石,這些踏腳石的周圍長了一層厚厚的綠色的苔蘚。
“這些青苔真漂亮。”
“湖邊水氣重,所以發得跟波斯地毯似的,厚厚的一層。”
“青苔也會開花的?”
苔蘚的花就似微縮的*,蓬蓬鬆的,因為花莖太過纖細,那些小花就像是漂浮在綠色的苔蘚上,但是仔細一看,又似乎在隨著人的呼吸在微微的搖晃。
兩人都被這細微的情景所打動。
苔蘚也會開花,這在都市生活中是很難想象的,然而在這裡卻是這樣的真實。
這就是恬靜的春的資訊。
兩人踏著鵝卵石路,信步走到石拱橋。登上青石臺階,一陣涼風迎面襲來。回首望去,南北向的龍湖將全村分成東西兩個部分。東部房屋從南向北延伸,建成東西七橫南北一縱的八條大巷,在大巷垂直方向還有許多小巷交叉溝通,狀若棋盤; 十餘口水井散佈村中。住宅、宗祠均臨巷而建,青磚灰瓦,樸實素雅,用以防風防火的馬頭牆仰天昂起。
“這兒就像是停頓在了古代的時光裡!”書力感嘆地說。
“誰說不是呢,這龍湖還是明代修建的呢,保護到現在真不容易。”曉琴說。
“這兒還有塊碑。”
書力走近橋頭的欄杆處,停了下來。
曉琴站在旁邊,果然有塊石碑,說是石碑,其實也是同樣材質的石塊,只是上面隱隱約約刻了字跡,因為時光久遠,不仔細不容易發現而已。。
曉琴往來龍湖多次了,還是第一次發現橋頭的欄杆上居然刻了字,的確出乎意料。這些先人刻下的文字經過風吹日曬,還能留下痕跡,不能不讓人感到有些驚訝。
書力把攝影機取下來,放在膝蓋上,努力的辨認石碑上的文字。
“永不許輕動壞土,永不許恃強阻塞,犯者合族群攻之……”
“像是保護龍湖的族規。”曉琴說。
據萬曆十年陸坑董氏族譜載,龍湖是由陸坑董氏的第二十二代孫董燧在舊有五湖的基礎上重新設計規劃的。並對保護龍湖作出了細緻的族規,要求族人嚴格遵守。
“真靜啊。都能聽見流水聲。千百年來,陸坑村人為何對龍湖如此的愛惜呢?”
“我聽董老閒談時曾說過,這是與古人講究風水極為有關。”
“是嗎?那到要說說給我聽。”
“我哪裡能說得明白?”
“我在羊城時倒是讀過導遊說明書的,都忘記了。要是雪濤一起來就好了……”
“我猜他也一定是糊塗的……”
陸坑村地處金鼓峰下,四周遠山圍立,烏江之水繞村緣而過。然而,透過人工在村西邊緣挖掘出一個長湖,這樣陸坑村就處在一種山相望,水相擁,山環水抱的佳境之中。
風水學還認為,相地之道,首重龍,龍即山脈。同時又認為,水者,龍之血脈,凡屬“龍穴”,要靠水來滋養。所以相地學又有“未看山,先看水,有山無水休尋地”的說法。陸坑董氏始祖合公葬於村北十餘里的荷公山,荷公山龍脈,西一支入高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