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幾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突兀在小城百姓眼前的是正覺古寺後山的石塔。
據慧戒法師考證,古石塔其實是個經幢,因遠看像一座石塔,被人們誤讀了多年。經幢通體由石料建成,分為幢頂、幢身和基座三部分,呈八稜錐形。由於石頭的質量粗糙、不堅實、又經過歲月的風吹雨打,主體幢身上原來刻有經文、佛像的形象已經模糊不清,無法辨認了。相對於紙與絹,刻在石頭上的經咒保留的會更長久一些。可在時光面前,石經幢也顯得這樣的脆弱。
然而石經幢的存在,標誌著正覺寺的確切地址。
據《景德傳燈錄》記載,馬祖道一曾在江西弘法數十年,共建有48座道場,而正覺寺就是馬祖在贛弘法的第一道場。該寺始建於唐開元十五年(750年)。在佛教僧侶中,以俗姓稱祖的,可能就是馬祖道一了。和其師傅懷讓相比,道一是廣授門徒的禪師。懷讓那一輩人如果是靜修僧的話,馬祖則是開宗門的一代。江西的法嗣,據史書說,廣佈天下,影響深遠,稱洪州宗,與青原一系下的石頭宗遙相呼應,自此禪宗大盛於天下。
可有誰相信,千年之後的馬祖道場如今已蕩然無存,門庭蕭條,蔓草荒煙,惟餘殘破的石塔與幾株古柏形影相弔。
市第五小學就計劃在此處擴建,按規劃建成後五小將是羊城最現代化的小學。然而在校領導的眼裡,古石塔與現代化的小學是不相宜的,幾次要求拆除,慧戒法師據理力爭,希望能夠保住古石塔。好的藝術就是啟迪人的思想,就象石經幢,那些不知姓名的匠人,揮動鑿錘,它的存在即是向今人展現著古人的信仰之力。
正覺禪寺後院是有一片佛塔群,共有20多座,其塔有大有小,最高的有4米,最小的也有2米高,造形各異,皆用麻石雕砌,富有藝術特色。其中最有特色,就是那座久經風雨的石經幢,它能完整的從五小移過來,也是市裡折中的意見,好在佛說:不執著。
慧戒法師早年畢業於中國佛學院,為參拜馬祖道場遊歷至此的,不想卻見滿目蒼涼,不禁潸然淚下。法師乃發願興復道場,善舉啟動,四方響應。海內外四眾弟子同緣共助。數年艱辛,在法師的率領下,終使道場重光,禪燈復明。如今正覺禪寺初具規模,市裡最近又劃出文昌橋邊一棟沿河的老屋祠堂作為正覺禪寺的別院,供女師傅們參禪理佛。所以在世人眼裡,法師不但是正覺禪寺的建築師,更是世間心靈殿堂的建築師。
正覺禪寺正在逐漸修復起來,大雄寶殿、天王殿、尊旭樓、齋堂、禪堂、藏經樓等殿宇即將竣工,各大殿需要繪上壁畫,以示莊嚴,其目的即直觀可視的壁畫,比起抽象難懂的佛經更為大眾喜聞樂見。
殿堂莊嚴用的佛畫,可以是佛、菩薩、天龍鬼神的形像畫;也可以是佛傳圖,即根據佛傳所記釋迦如來一生教化的故事;也可以是本生圖畫,根據佛經中所說釋迦如來過去生中所修的種種菩薩行的故事,如捨身喂虎、捨身貿鵠等故事;也可以是經變圖,即根據佛經中所敘的故事,繪成形象,如維摩經變、地獄變等。
然而讓清圓法師頭疼的是近代寺院做的壁畫,大多畫工粗俗不堪,人物形象雷同,構圖雜亂無章,最嚴重的缺陷是壁畫不能符合現今通行之儀軌。
清圓法師邀雪濤來,就為商量這件事。
雪濤與童童先到大殿看了玉佛,然後一路觀賞著寺院樓臺,才轉向清圓法師的禪室。
紅磚古牆在雨水的沖刷下已有些班駁了。
遠山黛色參天,蒼茫無際,眼前一片竹林,鬱鬱蔥蔥,童童不禁慨嘆解縉“門對千竿竹,家藏萬卷書”的才子之氣,蘇子言,“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古廟在竹林的掩映下總有一種超越功利的恬淡。遠遠看去,心裡滋長著點點的釋懷。
竹蔭的盡頭,就是法師的禪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