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契不僅是商之始祖,而且被譽為&ldo;教育鼻祖&rdo;。契封商傳子昭明,再傳其孫相土。相土為候,於公元前2132年發明馬拉車,使貿易日臻興隆,所以世傳&ldo;商業&rdo;一詞發端於商國人熟操之業。商業的繁榮,不僅使商族人有了發展,而且給商地的經濟發達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契的世孫,有的善於治水,有的注重發展畜牧業,該部落的勢力日漸強盛,後來擴充套件到渤海一帶,其第十四代世孫湯消滅了夏桀建立了商朝。
商洛在春秋時期屬於晉地,戰國時期屬於秦地。秦孝公二十年(公元前342年),商鞅(原名公孫鞅)因破魏有功,秦封之商於十五邑,被稱為商君。商鞅輔佐秦國十年,實行政治改革,不僅使商洛成為新法的得益之地,而且奠定了秦國富強的基礎。
在周秦漢唐時期,商洛為京幾的東南門戶,不僅是軍事要塞,而且是我國西北地區通往東南諸地的交通要道。如果說在戰國秦漢時期偏重於軍事方面,盛唐時期則偏重於經濟、文化的交流。那個時候,商州驛路可謂是館驛密佈,設施齊全。京城長安與江淮、江漢之間的交通往來,除大宗笨重之物由渭水、黃河漕運外,官民商旅往返於東川、黔中、嶺南各地,大都利用商州驛路的捷近條件。
李鴻基想佔領商洛絕不是曾經因為歷史上李自成在此練兵,而更是垂涎商洛山的各種礦藏,金縣太小了,雖然便於和蒙古走私,但要想擴兵,兵器的來源便成了一個大問題,而商洛各種礦藏都有。
《宋史&iddot;食貨志》中對商洛盛產金、水銀、硃砂、銅、鐵等礦產作了記載,朝庭還在這裡設定了管理礦產冶煉和貿易、收稅的機構。但由於技術不發達,礦產的探、採、冶都受到了限制,加之商洛&ldo;地近三輔,產礦之名易著&rdo;,引得民眾盜竊爭搶。
本朝嘉靖末年,邑人何恕等在白花嶺聚眾盜礦達萬餘人,十年不得而治,後請朝庭出兵才得以平定。此後,官府因此而認為開礦害大於利,便進行封山,使商洛礦產業發展受到制約。但隨著這些年來陝西的連年大旱,封山令已經是名存實亡,整個商洛聚集了十數萬人,而且還沒有一個強大的勢力。這就給李鴻基控制整個商洛提供了方便。
更令李鴻基眼紅的是商洛的柞水縣大西溝鐵礦是陝西最大的菱鐵礦,據後世測量儲量達3億噸多,而且品位高,易開採。已現在的條件完全可以開採。有了這鐵礦,就有了源源不斷的兵器。
在馬維興和李萬慶出發之前,李鴻基不放心,諄諄教導,商洛離西安近而離榆林遠,中間還隔了延安,謂南兩府,此行必須快速穿過兩府,不要引起西安府的注意,對商洛山中的各寨要拉一部分,打一部分以拉為主打為輔。打著保境安民,進山剿匪的旗號行事。等到站穩了腳跟既使被西安府知道也無所謂了。
馬維興一一點頭答應,李鴻基又派了半個月來突擊訓練的一支宣傳隊和馬維興同去才放下心來。
馬維興聽了李鴻基如此鄭重吩咐,知道此事非同小可,一路上晝伏夜行,遇到人員就直接擒了同行,終於在第八天來到了商洛地區。
延安,謂南兩府雖然接到幾件人員失蹤的報告,但整個陝北,強盜土匪多如牛毛,也沒在意,雖然還接到有人看到有幾千騎兵穿府而過的報告也沒有人相信,整個陝西的騎兵就那麼多,也沒聽到有騎兵調動,幾千騎兵哪來的,這不是扯談嗎。
商洛山中的大寨有幾千人,小寨只有幾百人,可戰之人最多不過上千,馬維興和李萬慶的到來對商洛山的振動可想而知,這隊士兵說是官府嗎,卻沒有打官府的旗職,說是土匪嗎,那來的土匪有三千騎兵,而且衣甲光鮮,武器齊備。
整個商洛都在一片恐懼中,在馬維興進山的路上百姓都紛紛逃離,連嚮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