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點溫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皇帝朱由崧臉色鐵青。
黃澍口中高喊“打倒權奸”,手中的笏板瘋狂往馬士英頭上砸。
一幫東林黨官員在一旁高聲喊著“黃大人加油”。
~~~
朱小菘扶著腦門子,在房間裡轉圈,心裡無聲吐槽了幾百遍,他重生來的時機也太糟糕了。
已經是崇禎十七年臘月底了,朱由崧做了半年皇帝,很多東西都定性了,他根本很難去改變。
朱由崧身為皇帝,在朝堂上卻沒什麼話語權,如同一個傀儡。
朱由崧覺得吏部右侍郎張有譽是個人才,下中旨升張有譽為戶部尚書,遭到了朝堂大臣的極力反對。
這份中旨詔書馬上被內閣駁回,表示不行,這不符合規矩。
對於朱由崧這次釋出中旨詔書,眾臣認為這是一個極其危險的政治訊號,那就是皇帝想要削弱內閣的生殺大權。
文官集團和皇權的鬥爭,從朱元璋坐上皇位開始就沒有停止過。
明初的洪武大帝和永樂大帝是靠手中大刀片子起家的,鎮得住場子,對付手下的文臣,那是想搞誰就搞誰,當時的文官們只能在他倆手下瑟瑟發抖。
到了後面的皇帝就越來越不行了,而明朝文官權力,在三楊時期慢慢的達到了巔峰。
英宗朱祁鎮第一次上位時才九歲,由張太皇太后垂簾聽政,可惜張太皇太后不是漢代呂雉,更不是唐代武則天,玩權術根本玩不過當時的內閣三楊。
就這樣,原本許多屬於皇帝的權力,被三楊一點一點從朱祁鎮這個年幼的皇帝手中抽走。
朱祁鎮長大後,為了擺脫內閣的控制,奪回皇權,決定御駕親征瓦剌,結果慘遭失敗,數十萬明朝精銳折戟沉沙,數百武勳陣亡,幾乎葬送了大明的所有精銳部隊,這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變。
土木堡之變可以說是明朝由盛走向衰亡的轉折點,而朱祁鎮也因為這次御駕親征,被現在某些人稱之為“戰神”、“留學生”,其實當時這場土木堡之變存在許多詭異之處。
朱由崧想要下份中旨詔書拿回人事任免權,內閣大臣怎麼可能如他所願。
於是東林黨這幫內閣大臣不幹了,朝中其他大臣不幹了,整個文官集團也不幹了。
要知道這可是幾代人費盡心思,折騰了近百年搞出的這麼一套東西,你朱由崧竟不找我們商量,沒經過我們內閣同意就想給人升官,這怎麼可以。
內閣大臣姜曰廣帶頭上奏:“王者爵人於朝,與人共之,祖宗會推之典,所以行萬世無弊也。”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作為一個英明的君主,在選拔官員時,要和大臣們商量,不能由你皇帝個人喜好說了算,我們應該遵守“會推”這個完美的祖制。
同時告訴朱由崧,你這樣隨便破壞祖制,那是不孝。
其實可以直白的理解大臣們的意思:朱由崧,你這想要重新洗牌,做夢呢!
大臣們的這番作派,讓朱由崧牛脾氣也上來了,再次下發中旨,當然很快又被內閣駁回。
對於一個帝國的最高統治者而言,朱由崧表示:不掌權,毋寧死!
由是朱由崧和內閣為了這份中旨,開始了長達一個多月的拉鋸戰。
最終朱由崧的這份執著精神取得了勝利,張有益憑著朱由崧的中旨詔書當上了吏部尚書。
朱由崧意識到這幫大臣太強悍,自己這個皇帝太軟,幾乎沒事幹,他不想擺爛,所以要改變這種勢態。
朱由崧結合了他堂弟崇禎上吊的經驗,明白這些大臣很會忽悠,自己手中必須要有一把武器制衡他們,就頒佈了一道旨意,要恢復東廠和讓前錦衣衛都督重建錦衣衛。
這下子群臣炸了鍋。
這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