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偶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半個小時後我們下樓吃早餐,我扯了扯左小琴的衣角,小聲說道:&ldo;你看何俊的氣色正常不正常?&rdo;
左小琴疑惑地看了我一眼,抬眼瞄了瞄何俊,說道:&ldo;挺正常的啊,你什麼意思?&rdo;
&ldo;哦,正常就好,可能是我太神經質了。&rdo;我尷尬笑道,內心卻快要抓狂了,到底有問題的是何俊還是我自己?
吃完早餐,我們一行人扛著裝置往不到一千米外的瀘定橋去。
瀘定橋建於清康熙44年,即公元1705年,康熙御筆題寫&ldo;瀘定橋&rdo;,並立御碑於橋頭,橋長103米,寬3米,13根鐵鏈固定在兩岸橋臺落井裡,9根作底鏈,4根分兩側作扶手,共有12164個鐵環相扣,全橋鐵件重40餘噸。
兩岸橋頭都建有橋頭堡,為木結構古建築,風貌獨特。
自清以來,瀘定橋是從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軍事要津。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在長征途中&ldo;飛奪瀘定橋&rdo;,使這裡成為黨的重要歷史紀念地。後來國務院公佈瀘定橋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別看瀘定橋是鐵索木板橋,但我們穿過橋頭堡走在橋上時,一點也感覺不到晃動,可以說穩如泰山,就是低頭看著橋下頗為湍急的大渡河時會有點害怕。
我們早上的工作就是切身體會瀘定橋,找位置對瀘定橋進行全方位的拍攝,由李素欣出鏡作簡單介紹,然後採訪遊客和附近居民對於瀘定橋的感情和看法等。
說起來只是一句話的事情,但做起來一點也不簡單,這時候我才發現自己學到的那一點點知識是多麼的貧乏,手忙腳亂的。
尤其是直升機抵達之後,我們進行的高空拍攝,定點,光線,角度,佈景等等,電視螢幕上一個精彩的鏡頭,很有可能是攝製組人員冒著生命危險拍攝來的。
我好歹還能聽得懂他們的一些專業詞彙,能幫上點忙,左小琴就更無奈了,除了轉移拍攝地點時叫她搬東西,基本就沒她的事了,她也樂得清閒,拿自己的照相機出來拍照,有時還叫路人幫她擺拍,玩得不亦樂乎。
完成預期任務的時候已經是中午一點多鐘,我們在橋頭堡附近的小餐館吃飯,何俊匆匆出去了一趟,回來時卻拿了五張川劇門票,頗為興奮地說道:&ldo;遵義街那邊的川劇戲院今天晚上開戲,演關二爺過五關斬六將,門票我都買了,今天晚上一起看。&rdo;
&ldo;好啊好啊!&rdo;左小琴拍掌歡呼,說道:&ldo;其實我剛才也看見傳單了,正想著問一問大家的意見呢,還是四眼哥乾脆啊。&rdo;
呂斌也頗為意動的樣子,李素欣微笑道:&ldo;我就不去了,晚上要在賓館初步剪輯材料,看看有沒有漏掉什麼。&rdo;
我咋聽之時也是心動的,但早上的實踐令我獲益良多,已經打定主意儘量參與到李素欣的工作裡,於是說道:&ldo;我希望能趁此機會多跟李老師學習,也不去了。&rdo;
何俊和左小琴都有點小失望的樣子,但也沒多說什麼,轉而拉攏呂斌,不多時便說定了,他們晚上去看川劇大戲。
休息了一會兒之後,瀘定橋紀念館的館長朱博士應邀而來,我們簡單認識一番之後,再次展開工作。
朱博士是一個五十多歲的歷史學者,很健談,也很風趣。
下午的工作就是由李素欣和朱博士出鏡對瀘定橋的各方面進行問答,瀘定橋的歷史,建造時的技術難點,當年紅軍飛奪瀘定橋的具體過程,以及瀘定橋後來對瀘定縣經濟文化的影響等等,看似隨意的問答其實是非常有條理的,不難發現其中嚴密的邏輯結構。
我真的非常榮幸在那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