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5頁)
左思右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隨感(之一)
什麼都是可以習慣的,包擴死亡。許多人因為習慣而漸漸適應了死亡這樣一種結束方式。習慣,把人生最不能忍受的,變成了能夠忍受的、可以忍受的。
生是表象,死是根本,但從某種意義上說,死也是一種表象,一種生的最後表象。
如果人死後真的有一個靈魂居住的世界,如果死後真的有來生,那麼,它也一定是可理解的,可解釋的,明白清晰的,“唯物”的,“科學”的。
世界上最後一個人死了,世界還存在著,所謂世界末日,不過是人類的末日。但人類願意把自己的末日叫成世界末日,以自己等同於是世界。
我無數次的想象我死後的世界,想象著世界象背景一樣離我越來越遠,終止於模糊。或者象一幅畫,當我活著時,我是畫中的人物,而死讓我從畫中跌落。活著時在畫中,死時在畫外,而此時,我這個畫外人卻不能欣賞這幅世界圖畫了。
當我直接面對生命時,許多看似很有價值的東西就都被否定了。而當我從純粹的生命中抽身出來,這些東西又都恢復了價值,紛紛附著在生命之上。
凡是會思索的生命,最終都會思索生命的意義,這不是出於什麼理性,而是生命的一種本能,一種功能。至於意義本身永遠只是一種被尋找的東西。
一切外在的東西,並不能改變生命的什麼,它們只能改變生命的感覺,但在很多時候,我們都把生命的感覺當成了生命本身。
有時候覺得生命是完美光潤的珍寶,有時又覺得它是破破爛爛的垃圾,但究竟是什麼,無法可知,有的只是對它的感覺。
不同時代有不同的主題,而我卻在所有主題下悄唱低吟著人生,不息的吟唱、不息的吟唱………
如果一個人到了四十歲還在堅持著十八歲時的夢想,拿就味著他永葆了青春。時光對於他已經靜止,所流逝的只是物理時間。
人生的結局每個人都看得很清楚,但人儘可以在這之前給人生製造一些懸念,從而使人生變得有趣一些
在社會中,我們可以有多個機會或機遇,而在大自然中,我們的機會只有一次。
人生的結局每個人都看得很清楚,但人儘可以在這之前給人生製造一些懸念,從而使人生變得有趣一些
人性中許多醜陋的東西都被我們小心翼翼的迴避了,既使偶有揭示,也把它當成一個特例,而沒有上生到質的高度。因為我們太需要美化人性了,在這種美化中,世界變美好了,人變可愛了。
一切苦難被超越的前提,在於生命是一種感覺。既使肉體的痛苦反應到意識中,也體現為一種感覺。基於此,人生的一切都是虛幻不實的,當然也包括我們所承受的苦難。
人身上有些東西是屬於人性的,有些東西卻屬於個人。人性的東西被個人的東西包裹起來,內隱著,只時不時的顯露。
我們大多數人在過的並不是“應該怎樣”的人生,而是“不得不如此”的人生。
有個人魅力可以引起別人的好感和尊重,無個人魅力而有令人羨慕的財富和地位,同樣能引起別人的尊重。但個人魅力只訴諸人的感性,所以並不可靠,而財富地位卻關涉人的價值判斷,所以要可靠得多。有個人魅力的人一旦陷入困頓,他所引起的尊敬之情就會大打折扣。
隨感(之二)
任何大幸運或大不幸,都是脫離常軌的。他們不僅改變著人的生活,也改變著人的意識。一種生活改變了,另一種生活開始了。生活只是稍稍停頓了一下,又悠悠前行了,一切又都納入了正軌。
人可以失去一切,但不可以失去健康。人可以失去健康,但不可以失去意志和尊嚴。意志和尊嚴是生命最後的堅守,堅守著餘下的殘缺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