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頁 (第1/2頁)
高興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就像做飯時水裡再加上水
梁丘據處處獻媚取悅齊景公,得到齊景公喜歡,齊景公便和晏嬰說:&ldo;&l;三傑&r;死去,目前只有梁丘據與寡人相和啊!&rdo;晏嬰奏道:&ldo;梁丘據與君上您只能說是同,怎麼能說是和呢?&rdo;齊景公說:&ldo;和與同還不一樣嗎?&rdo;晏嬰答道:&ldo;當然不一樣了。和就像制好的肉羹,用醋、醬、鹽、梅烹調魚肉,以薪火燉煮,廚師再加好各種調料,口味佳美,君子食之,平其心火,這才叫和。君臣的關係也是這樣,君認為對但實際上不對的事情,臣就應該指出其不對;君認為不對但實際上對的,臣也應該堅持正確的方面。這樣政治就會平穩而無偏差,人民也無爭心。政治既像調味,也像奏樂,只有黃鐘、大呂、太簇、夾鍾、姑洗、仲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等十二律齊全,宮、商、角、徵、羽、變宮、變徵等七音完備,才能成為一首優美的樂章。現在梁丘據卻不是這樣,君上您只要一說行,他就說行;您要說不行,他就說不行。這就像做飯時水裡再加上水,誰能吃呢?彈琴時只是一個聲音,誰能聽呢?他的這種行為就是同,這樣做行嗎?&rdo;齊景公見晏嬰分析得頭頭是道,便不再想重用梁丘據。
齊景公急切想得到傑出人才,又問晏嬰:&ldo;寡人想把尼溪封賞給孔子,把他留在齊國為官,你看怎樣?&rdo;晏嬰答道:&ldo;不可以把尼溪封給孔子。孔子自以為是,不可以用孔子來教化民眾;孔子喜好聲樂而使民眾懈怠,不可以用孔子來治理民眾;孔子崇尚厚葬而使得民窮國貧,並且長久地哀喪浪費時間,不可以用孔子來役使民眾;孔子的說教在內難以推行,對外不能傳播,不可以用孔子來馴服百姓。周王室儘管威儀增加很多,而民眾的德行更加淺薄;周王室的聲樂複雜繁多,而世人更加違背道德。現在,孔子興盛聲樂使得世人奢侈,依靠口舌來聚集弟子,依靠繁雜的禮儀來欺騙眾人。聽說,一年之內不能學完孔子的禮儀,積累的資材不能供奉孔子師徒的歡樂,他們依靠繁雜的偽裝邪術欺騙當世的君主,廣泛地利用聲樂欺騙民眾。他們的道義不可以指導世人,他們的說教不可以教導民眾。現在要封賜孔子,就是改變了齊國良好的習俗,所以不能把孔子留在齊國。&rdo;齊景公說:&ldo;你分析得是!&rdo;齊景公又問晏嬰:&ldo;鄰國有聖人,敵國之憂也。如果孔子在魯國被重用,那又會怎樣?&rdo;晏嬰對道:&ldo;君上勿憂。孔子,仁義之人也。如果魯國風氣轉壞,孔子就會選擇離開。&rdo;聽了晏嬰這番話,齊景公便不把孔子放在心上。
觀賞《韶樂》,深深為其吸引
魯昭公回國後,孔子暫時留在齊國。孔子想去拜訪齊國上卿高張,高張是高酀之子,其父死後,便為齊國高氏宗主。子路問道:&ldo;夫子您已見過國君,為何現在不去見齊國執政者相國晏嬰,而去拜見上卿高張?&rdo;孔子答道:&ldo;我聽說晏嬰侍奉三君而都很順,我懷疑其為人。&rdo;不料,這話很快傳到了晏嬰耳朵裡。晏嬰說:&ldo;以一心侍奉三君,所以順;如果以三心侍奉一君,肯定會不順。孔子不瞭解我的德行,所以會懷疑我的順。&rdo;又說:&ldo;從現在開始,我望見儒教而疑之。&rdo;孔子聽到晏嬰的話,後悔道:&ldo;我私下議論晏嬰,是我的過錯!&rdo;於是,孔子先託弟子子路向晏嬰謝罪,隨後又親自去向晏嬰道歉。
在齊國的時間裡,孔子到高張家,觀賞《韶樂》,深深為其吸引,由衷讚嘆道:&ldo;到哪裡去聽這麼好的音樂呢?&rdo;這韶樂,是上古舜帝之樂,一種集詩、樂、舞為一體的藝術。姜太公被封齊國後,《韶樂》傳入齊國。孔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