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笑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魏徵接過詳閱。
閱罷,魏徵顯得有些激動,大聲道:&ldo;趙王令諭我遠洋艦隊&l;務商之餘,宣教化於海外諸番國,導以禮儀,變其夷習&r;,這很好啊!以商務之便,將我中原博大精深的文化禮儀傳播四海,讓那些蠻夷也領略我中原無上風範!……走,走,&rdo;魏徵迫不及待地拉起薛道衡的手,&ldo;咱們進艙去議議攻佔淡馬錫之事!&rdo;
馬來半島為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分界線,就在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有一條細長的水道,那就是馬六甲海峽。
馬六甲海峽有悠久的歷史,約在冀州遠洋艦隊到達馬來半島的兩百年前,阿拉伯人就開闢了從印度洋穿過馬六甲海峽、再經過南海到達中國的航線。他們把中國的絲綢、瓷器,馬魯古群島的香料,運往羅馬等歐洲國家獲取利益。其時,中國、印度和阿拉伯國家海上貿易船隻,都要經過馬六甲海峽。不過,他們進行的都是小型商務貿易,更重要的是,他們並沒有想到要開闢殖民地,更沒有想到要佔據馬六甲的門戶重地‐‐‐‐淡馬錫群島。
關於淡馬錫,事實上,李元霸和薛師在憑藉前生記憶繪製航海圖的時候犯下了一個錯誤。
淡馬錫,也就是後世的新加坡,它在公元十三世紀以後才被稱為淡馬錫,其時它名為蒲羅中,意為&ldo;半島末端的島嶼&rdo;。不過,李元霸在發現這一錯誤之後並沒有去糾正,用他的話說:&ldo;那些地方遲早都是冀州的殖民地,叫什麼名字還不是由咱們來定。能用它後世的曾用名已經是給足面子了,本王還沒有為它取一個毫不相干的名字呢!……就叫淡馬錫!&rdo;李元霸這番話本是無心之語,但聽在某些有心人耳朵裡再加以聯想發揮可就大有意思了。本不願遠洋的薛道衡當下就用&ldo;拒絕遠行&rdo;要脅趙王,一舉拿下了未來所有殖民地的命名權。此時,薛師才好似發現了上天讓自己魂歸隋唐的用意。同時,不求上進的薛師彷彿也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義。
淡馬錫南面瀕臨海峽,是南海、爪哇海與馬六甲海峽間的咽喉。由五十幾個島和九個礁灘組成。這裡被海洋環抱,氣溫高而不炎熱,有著茂密的樹林。此時它屬於馬來半島上羯荼國的領地。
就在冀州遠洋艦隊逼近淡馬錫群島的時候,在近海捕漁的羯荼人發現了這支龐大的艦隊。雖然此地不時有波斯商人駕船經過,但羯荼人還從未有見過如此龐大的艦隊。當頭四艘六百尺長的千噸級巨艦乘風破浪而來,緊隨其後多達幾十艘的六百噸級艦船更是顯得蔚為壯觀。羯荼人已經看的目瞪口呆,皇帝陛下的座艦與那艦隊中的最小戰艦也沒得比,而漁民們最大的一艘漁船還不如這艦隊中往來傳訊聯絡的通訊艇大。
魏徵與薛道衡並肩站立在鎮遠號的船樓之上,撲面而來的海風吹得二人衣襟飄揚。舟車監製造的新式長櫓在水手們的搖擺下,在水下以半旋轉的動作運轉著,猶如後世的螺旋槳推動著巨艦迎風快速航行。
艦隊中的十艘戰船已經行駛在了最前面,而所有的坐船、商船、馬船和糧船都已經統統靠後。眼看已近海岸,鎮遠號上的旗手打起旗語,停船備戰的訊號從相近的艦船上一艘接一艘地傳達了下去。戰船上,所有計程車兵均已到位,經過改造後的水陸通用大型床弩已經從船艙中推出,並且固定在了船頭的預留位置。小型的登陸艇也已經放下了水,訓練有素計程車兵們陸續登上了小艇。
看到遠處艦隊停下,並從巨艦上放下無數小艇,羯荼人迷惑地觀望著。待得冀州士兵下得艇中,見到那些士兵手中持有的長刀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羯荼人立時驚惶起來,他們慌亂無措地高呼著,並迅速將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