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笑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六千支,步兵弓箭九千支,攻城車弩鐵羽箭五百支,引火球兩百發,橫刀三百把,長槍八百杆……
歷史上的陸地絲綢之路,猶如一條彩帶將古代亞洲、歐洲和非洲的古文明連線在了一起。正是這絲綢之路將中國的四大發明,養蠶絲織技術以及絢麗多彩的文化藝術傳送到了世界各地。同時,商人們也透過這絲綢之路將中亞的葡萄、印度的佛教、西亞的天文學、美洲的棉花、菸草等輸入中國,使得東西方文明在交流融合中不斷更新、發展,在這期間絲綢之路可以說是輝煌至極。但是,隨著其後的南海航路‐‐‐‐&ldo;海上絲綢之路&rdo;的興起,曾經繁榮一時的陸地絲綢之路因為運營成本和往復週期過長,逐漸被海上絲綢之路取代而衰落。
大唐李世民開闢了通往西方的陸地絲綢商道,企圖突破冀州對大唐的經濟封鎖。而李元霸應對的策略正是開闢&ldo;海上絲綢之路&rdo;,利用水運成本低廉、速度快捷的優勢封殺李世民的陸地商道!
早在貞觀元年十月,趙王李元霸就從冀州製造局及民部工務司中選出精通造船的工匠,成立了歸屬製造局管轄的舟車監。風旅衛軍將這些工匠們護送至冀東郡黃河出海口建造船塢、製造海船,並同時由冀東軍區招募士卒在渤海灣中訓練海軍。當年李元霸不惜耗費巨資建造大型船塢,招來無數能工巧匠研製大型海船的目的就是為了遠洋商務的需要,當然,與一些國家建立友好的外交關係也是目的之一。經過五年的艱苦探索,及至兩年前在薛師憶出《天工開物》之後,其中《舟車第九》卷記載的技術被工匠們消化接收。此時舟車監雖然不能造出後世鄭和下西洋時那&ldo;大者長四十四丈四尺、闊一十八丈&rdo;、排水量達萬噸的巨型寶船,但是已經能製造出排水量達千噸的尖底木製海船,完全可以滿足遠航的需要。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