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往執著文字名相,而沒有去理解文字究竟,猶如大象陷於泥坑裡,愈陷愈深。
結論:人類的思想、理論經常有衝突,這些衝突有的是根本衝突,有的是語言相對導致的衝突。經常出現談論的文字是相同的,實際理解的語義是不同的,結果出現不必要的誤解。所以研究闡述問題,首先要明確定義、範圍,瞭解真正的語義,然後再進行爭論。
4.管理相對
管理就是與人和事進行博弈,博弈的本質說明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它都有。
如果管理是確定的,我們就可以直接複製最優秀的管理理論、制度、方法,也就不存在有許多的管理理論了。事實上並沒有放任四海普適的管理理論,簡單複製行不通。如果管理是不確定的,我們就無法提升管理水平,就談不上水平有高低之分。
因此,優秀的管理是無形的、變化的,能適應組織發展變化的就是最好的管理。
靜態相對
某項決策開始時,因為無法準確預測未來,那麼此項決策真理究竟是在誰的手中呢?
這種不可預測反映在管理模式靜態相對性,如果真理在少數決策者手中,那麼此項決策的後果表現出獨裁管理的優點、民主的缺點;如果真理在多數人手中,那麼此項決策的後果表現出民主管理的優點、獨裁的缺點。
所謂武斷與果斷就決策過程來說是無任何差別的,不同主要取決於結果,結果正確就被人稱為果斷,結果錯誤就被人稱為武斷。
獨裁和民主還表現為集權和分權,即中央集權類似獨裁,中央分權類似民主,這同樣出現相對性。中央過於集權,有時能集中財力辦大事,快速發展,我國計劃經濟時代也曾有輝煌的發展高峰,但有時能出現經濟僵化。我國經濟宏觀調控一直有怪圈:一抓就死,一放就活,一活就亂,一亂就抓。
動態相對
組織的行為是連續的,決策行為是不斷髮生的,過去的某些決定因為獨裁者的英明而產生輝煌成功,是否下一個、下一批的決策,獨裁者就一定正確呢?
這很難,人們對事物變化的規律是無法完全準確把握,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但是我們的慣性思維總在不斷的反饋作用下,喪失了敏銳的判斷能力。
在某位能人表現出色才能時,我們總幻想能一勞永逸地依靠他,持續信任賭博的結果往往是不幸的。在彙集眾人智慧成功後,原有的模式又持續作用到各項決策中,很自然無法保證每一次的成功。
環境相對
組織不斷變化,環境、管理者自身年齡、心理、慾望不斷變化,決策者肯定無法能適應所有的變化。管理學中有領導權變理論,即換個崗位、部門、企業,原有的管理方式就必須相應改變,領導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越大,他的管理能力就越強。
從這個角度考慮,決策事件過程就是選擇領導模式甚至選擇領導人的過程。所以中國革命史準確來說,是歷史選擇了共產黨、選擇了毛澤東,毛澤東優秀的軍事才能決定他能勝任歷史的選擇。
波動相對
我們說應該以成敗論英雄,以結果好壞論決策正確與否,但是決策過程與決策結果存在時空差,我們必須透過執行過程來達到決策結果。因此,即使理論上正確無誤的決策,沒有很好的執行過程也無法達到預期結果,那麼當我們用執行偏離的結果來評價最初的決策時,是否存在相對性呢?
如果你是一位優秀的管理者,當你的正確決定沒有被下屬貫徹執行,導致出現不良的決策後果時,下屬如何評價你的能力呢?他們正因為不接受你的觀念而偏離執行,那麼他們又怎會認為是自己的原因導致決策失敗呢?
因此決策過程的偏離將導致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錯誤的決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