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木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如我們所知,這樣的人實在做不出像樣的事業來。但漢武帝對霍光卻極為寵信,兩人之間長期保持著超出一般君臣之間的密切關係和深厚感情。
這大概就是漢武帝選擇他為輔政大臣的一個重要原因,可這並不是主因。主要原因還得從漢武帝後期的人才群體談起。
在漢武帝統治的前期,漢帝國可謂人才濟濟。這主要是因為經過文景之治後,漢帝國已經出現了政治經濟上的興盛局面。這種興盛局面造就了一批傑出的人,而這些人同時被求賢若渴的漢武帝發掘,從而形成了漢武帝前期名臣迭出的局面。這些臣子們無論是在經濟政治還是在文化思想領域都為漢帝國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但從元封五年(前106年)大將衛青死後,漢武一朝就出現了&ot;無人可用&ot;的狀況。這個時候的漢武帝正在專心地尋找長生不老藥,他雖然對這種狀況瞭解,但並沒有找出切實可行的對策來。而隨著徵和二年(前91年)&ot;巫蠱之禍&ot;的爆發,御史大夫暴勝之、司直田仁為首的一大批與戾漢武帝像太子關係密切的名臣名將被殺,在後來為戾太子平反的一系列事件中,那些跟隨漢武帝並忠實於他的人接連受到打擊。漢帝國因此居然出現了官位空缺的局面。
開始,漢武帝想從朝廷重臣中尋找託孤之人。但是,到了武帝後元元年(前88年)初,九卿中只有三卿的職位上有人。三公之一的丞相田千秋並無真才實學,他能坐到丞相這個位置,全是因為漢武帝想要轉變政策導向而首肯了他對戾太子平反的建議。另外一個很有潛力成為御史大夫的商丘成,漢武帝居然一點都不喜歡他。至於桑弘羊,本是漢武帝時期不可多得的經濟人才,但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講,他都不能成為輔臣。也就是說,在漢武帝後期,朝廷中已沒有漢武帝所認定的輔臣了。而霍光,雖然官級低,且沒有真才實幹,腦袋又不聰明,但由於他很老實,又由於朝堂上的確再也選不出第二個輔臣,所以,霍光理所當然地成為主宰漢朝近半個世紀的關鍵人物。
在這裡,我們不禁要懷疑,能讓周邊國家對大漢帝國聞風喪膽,能讓他主宰的大漢帝國被後人銘記了兩千多年,漢武帝僅僅靠這兩個理由就能認定霍光是最佳輔臣嗎?
是不是還有別的原因?
真正的原因
元封元年(前110年)初,匈奴已被趕到鳥都不拉屎的荒蕪之地,當時徵討匈奴的大將霍去病已死,太子劉據所依仗的衛氏集團在漸漸地衰落。漢武帝察覺到了衛子夫母子的驚恐與不安,他找到了當時還健在的衛氏集團的支柱大將軍衛青,跟他聊天。
&ot;因為國家剛剛建立六七十年時間,一切都沒有定型。加上四面外族侵略不已,朕不得不改變先祖的無為而治政策。如果不出動軍隊平定四夷的話,大漢朝就不能得到安寧。為了這些原因,所以不得不使天下人受勞受苦。&ot;漢武帝慢慢地說。
衛青聽後,點頭道:&ot;這個我很理解,陛下四面興師,開拓疆域,也是為了江山社稷的長治久安。臣民有所勞苦,那也是義不容辭的事。&ot;
漢武帝立即點到了正題:&ot;假定後世都像朕這樣去做,那必定要走上秦王朝亡國的老路。太子劉據穩重安詳,必定能夠使天下太平,所以不讓朕擔慮。如果要找一個守成的人主,在我的兒子裡,似乎沒有誰能比太子劉據更合適的了!我聽說太子和皇后他們母子心裡不安,認為朕不再寵愛他們了,其實哪有這回事,請將朕的意思曉諭皇后和太子。&ot;
這段話給我們的啟示不僅僅是漢武帝善用安撫人心的手段,關鍵的一點是:晚年的漢武帝已經從秦朝滅亡的經驗中得出結論,像他自己這樣的領導方式是不適合將來的漢帝國的。
也就是說,他想把自己剛硬的執政方式轉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