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頁 (第1/2頁)
何木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曹操回來後,對曹丕的表現很是滿意。但是,他還沒有把曹丕當成自己的接班人,因為還有個曹植。
曹操是很得意曹植的,建安十七年(212年)春,銅雀臺建成,曹操帶領群臣等登上銅雀臺令眾人作文章,曹植一揮而就,備受同是文學家的曹操欣賞。建安十八年(213年)五月,曹操晉爵魏公,但並未確立太子。但就在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有了準備立曹植的心思。這一年,他徵孫權,讓曹植留守鄴城,並對曹植說:&ot;我當初為頓丘令時,是二十三歲。你今年也是二十三歲,一定要超越我。&ot;
曹植在這次留守期間,把任務完成得很漂亮。在曹丕與曹植之間,曹操的確無法選擇。由此可以看出,一個偉大的人創造了一番事業,後代少了不好,後代多了也不好。曹操從建安十六年(211年)開始,就徘徊在曹丕與曹植之間,他不知道到底該選擇誰為接班人。事實上,這的確是一件大事,它不僅決定著曹丕和曹植二人的政治命運,而且直接關係到曹操所創立的事業的轉折。
考試制度是人類的一大發明,曹操這個時候突然就想到了這個偉大的發明。他決定考考這兩個兒子,看看到底誰才是自己真正的接班人。
考試的內容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作教令提問,由曹植作答;其二,令曹丕、曹植各出鄴城一門,密敕門吏不讓出城,以考驗兩人的臨機決斷能力。結果曹植略勝一籌,原因是後來死在&ot;雞肋事件&ot;中的楊修暗中幫助曹植,&ot;預作答教&ot;,可後來被人告發,被曹操&ot;推問&ot;而洩底;第一項考查的洩底讓曹操對曹植的第二項考查很是懷疑,結果被查出也是楊修在替曹植作弊。
曹操的怒氣不打一處來,但這並沒有打消他對曹植的器重,他依舊不想草率做出決定,讓曹植出局。
他開始徵求家臣的意見,請他們用無記名的信函答覆這個問題。許多人都遵守著他制定的這一法則,只有崔琰一人署了自己的大名寫道:&ot;據說《春秋》的經書上,有立子以長的意見。並且,五官將(曹丕)仁孝聰明,繼承王位是理所當然的。我誓死捍衛他。&ot;
曹操有點感動,因為曹植的老婆是崔琰的侄女,崔琰所為完全是失傳多年的大義滅親。但,這並不能讓曹操認定接班人就是曹丕,因為他選擇接班人是沒有長幼之分的。況且,曹丕聰明是事實,但曹植也不笨。
除了崔琰外,其他家臣的意見都很慎重。因為一旦站錯了隊,後果將不堪設想。毛玠就對曹操說:&ot;袁紹因為繼承人的問題而滅亡,廢立繼承人的大事,我想我還沒有能力參與。&ot;
曹操知道這的確是個大難題,於是,他單獨詢問了賈詡。賈詡裝啞巴。
曹操著急了,&ot;我和你說話,你倒是有個響動啊。&ot;
賈詡故意做猛醒狀,&ot;啊?啊,我正好在考慮事情,所以沒有馬上回答。&ot;
&ot;什麼問題?&ot;
&ot;在想袁紹、劉表父子的事。&ot;
這二位都是因為沒立長子,所以在他們死後,兄弟之間發生分裂,加速了滅亡的程序。曹操當然知道賈詡話背後的意思。
當然,這些都不能說明曹丕就比曹植優秀。因為無論是崔琰還是賈詡,都是曹丕的支持者。
賈詡就告訴過曹丕鞏固自己地位的技巧,他說:&ot;磨礪道德,謙虛行動,朝夕孜孜,不違子道,如此而已。&ot;
正是曹丕的這種&ot;如此而已&ot;讓他在一次曹操出征臨別時的表演中得到了曹操的讚賞。當時,他和弟弟曹植在路旁相送。曹植依舊賣弄文才,致辭歡送,曹丕卻悵然若失,突然就跪在地上,流下眼淚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