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木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康熙的遺囑,有很大的冒險性,如果不是雍正在位十三年後死亡,乾隆能否坐上那個皇帝寶座還真是個未知數。
大清朝對漢族文明的熟悉程度與熟練程度遠遠不能與漢族王朝相比。大概也正因為這樣,他們在接班人的問題上,出的差錯很小。即使如康熙皇帝犯了那麼大的錯誤而導致了皇子們的爭鬥,但皇權交接仍然平穩地過渡了。
一般人都認為,康熙、雍正、乾隆是一體的。三個皇帝構成了清朝最為鼎盛的政治格局。如果說,康熙一朝是開創時期,那麼,雍正一朝就是向著鼎盛過渡的時期,而乾隆一朝則到達了大清的興盛之巔。由於康熙一朝處在創業時期,所以,政尚寬大,到了末年就必不可少地出現了許多弊政,還好有雍正嚴厲整飭,他的一系列政策又為乾隆朝的興旺發達創造了條件。
後記
《帝王遺囑》完畢,我險些寫了遺囑。不過即使這樣,我也很慶幸,因為我沒有江山,也沒有兒子,如果真要寫遺囑,至多不過是:我的朋友們,晚上我會經常來找你們的。
陳凌雲先生對我說,帝王在臨死前到底都說了什麼,他們是怎麼考慮的,為什麼選擇的接班人是他而不是他?我覺得這話太繞舌,在翻閱各種關於帝王彌留之際的資料時,我發現,他們在臨死前也不過是凡人,他們很害怕死,但又不得不死。但是,他們到死也不肯當一個凡人。所以就有了&ot;遺詔&ot;這種東西,我們當然不能當真,因為在任何皇帝的遺詔中,他們都把自己當成了救世主,現在就要返回天國,交代一下自己在人間解救蒼生的過程。
我發現,帝王真正尋找接班人的時間,就是他覺得自己要死的那個時間。一旦他覺得自己要死了,他就開始運轉思維,開始尋找接班人。
可是每個帝王的思維都不一樣,有的帝王考慮的是接班人自身的素質,而有的帝王考慮的是接班人身邊的人的素質,更有的帝王考慮到的是接班人能不能震懾住曾經跟隨過自己的部下。
於是,帝王尋找接班人並確立接班人的過程就是一部血腥史,或是殘暴或是溫柔,都不可脫離開&ot;血腥&ot;二字。
寫《帝王遺囑--破譯皇權的更替密碼》期間,我一直在流浪。不僅僅是身體的,還有思維的。當我看到他們遺囑起到作用,接班人正式登臺後發生的一系列就是他們入地獄也不希望發生的事情時,我真有些想笑他們笨蛋的意思。
但是,我不能,也不敢。帝王的思維永遠與我們凡夫俗子不同,他們當時到底在想什麼,我在文中已有敘述,或是真的,或只能是猜測。因為此一時彼一時,我實在不知道幾百年前幾千年前擁有著整個江山的帝王們到底在想什麼。
我只知道,挑選一個接班人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些時候,大都是一種感覺,帝王自然也不例外。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