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木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曹操在經過各項考查後發現,曹植並不具備自己的這一優點。而這一優點曾經決定了他的命運,日後也將關乎大魏的命運。
一個最主要的標準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操終於立曹丕為太子。據說,曹丕一得到這個訊息,就抱著一個親信的腦袋,大喜道:&ot;你知道我現在的心情有多高興嗎?&ot;
這個親信回家後就把曹丕的話告訴了自己的女兒,他的女兒卻嘆息道:&ot;太子,是將來代替君王而成為國家之主的人。代替君王這種事是很悲慼的;成為國家之主這種事,是不能不感到恐懼的大事。現在反而得意忘形,這預示著魏國恐怕不能國運長久吧。&ot;
我們知道,一個足不出戶的婦人能有此預測,百分之八十是扯淡,百分之十是後人在知道這個結果後胡謅上去的,剩下的百分之十才具備了百分之五十的真實性。
按照曹丕的性格與才能,他之所以高興,除了以後能成為大魏的主人外,還有他自信能成為很優秀的一國之主。這種自信來源於眾多的支持者,他知道,如果不是這些支持者,他很可能會敗給弟弟曹植。曹操當然也知道這種情況,而且,這一現實在他確立接班人的過程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當時,支援曹植最得力者就是丁儀和丁廙二人。丁儀與曹植的關係非同一般,這種關係是絕對穩定的,因為他對曹植近於崇拜。在曹操面前,他經常提到曹植有奇才。但這個&ot;奇才&ot;到底能不能治國,他並沒有說出來。也許,他自己根本就不知道。曹植的另一個支持者丁廙曾對曹操說:&ot;臨淄侯(曹植)天性仁孝,絕對不是做出來給誰看的,而聰明智達幾乎無人可比。至於他的文學才能,您也是知道的。當今天下所有的賢才君子,不管老幼,都願意為他生,為他死,與他一起憂一起樂。這實在是老天開眼把他賜給了您,我大魏若能由他來主宰,永授無窮之祚也。&ot;
這段話真是說得極富感染力,丁廙的口才在三國時期能排在第一。他特地從曹操&ot;愛才&ot;這一特點入手,特別點明&ot;賢才君子&ot;愛戴曹植,可使大魏&ot;永授無窮之祚&ot;。但是,這些話並沒有讓曹操覺得中肯。
丁氏兄弟確實是傾全力支援曹植,其主要理由即曹植具有&ot;奇才&ot;。其次有楊俊,此人也稱讚曹植文才第一,可作大才。另外一個曹植主要支持者叫楊修,此人後來被曹操砍了腦袋。只是因為一個小小的&ot;雞肋事件&ot;。楊修是漢太尉楊彪之子、袁術之甥。曹操曾經害過楊彪,後來,楊修見&ot;漢祚將終&ot;,便採取與曹氏不合作的態度。楊修本人任丞相主簿期間,恃才自負,也頗遭曹操猜忌。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曹操即使真的選擇了曹植做接班人,也不會將楊修留在人間。
這幾個支援曹植的人都有一個特點,包括楊修在內,在曹操面前為曹植說話時,都以曹植的文才為資本。曹操當然也吃這一套,但是,這些人與支援曹丕的那批人相比,就相形見絀了。曹丕的智囊主要有司馬懿、陳群、吳質、朱鑠,這四人中,司馬懿、陳群的政治才能以及謀略應該說是公認的漢魏謀士和大臣中的上上之選,吳質心機深沉,文才也佳。而曹植的智囊清一色的是文士,沒有什麼政治和軍事經驗,遠不如司馬懿、陳群、吳質之流的老謀深算,這樣在鬥爭中自然就差了一截。
曹操是一智慧過人之輩,他一定認識到,一旦定曹植為接班人,同時就會出現另一股與接班人對立的勢力。而如果立曹丕,曹植那一方根本就沒有能力與曹丕對抗。寧可樹強的一方也絕不能樹弱的一方。
這一切都已經明朗化了,而讓曹丕浮出水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曹植和他的支持者們根本就不可能實現曹操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