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朋友很多,依然孤單。身體的滿足帶不來心靈的滿足。“孤單是心靈上的,與有沒有戀愛,有沒有結婚無關。”在凡事都要講究“質量”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講究愛情和婚姻的“質量”,直面個人的心靈渴求,提出了這樣一個對許多人都有實際意義的話題。“我想我會一直孤單,這一輩子都這麼孤單,天空越蔚藍越怕抬頭看,電影越圓滿就越覺得傷感,有越多的時間就越覺得不安……”或許我們是因為害怕孤單而戀愛而結婚,等到牽住了另一個人的手卻發現陷入了更大的孤單之中,這種“擁有伴侶之後的孤單”無疑成為了一種更可怕的“病毒”,因為他們有著比獨身者更多的苦惱,已經沒有戀人來幫助排解,惟有自我治療,無論內心的感覺多麼真實強烈,卻也只能壓抑在心底,至少不敢在有伴侶在場的情況下說出來吧,免得換來一頓白眼:你把我當什麼! �有一首歌唱道:“我一個人不孤單,想一個人才孤單,有伴的人在狂歡,寂寞的人怎麼辦?”情況就是這樣了,一個人時沒人和你狂歡,兩人在一起卻同樣趕不去那份孤單。害怕孤單,孤單卻一樣會來,也許這種悖論就是現代社會的愛情和婚姻帶給我們的真實?�
身體在靠近,心靈在遠離?
在記者的採訪中,“擁有伴侶,也擁有孤單”的人向記者訴說了他們的苦惱,他們訴說的故事各式各樣,原因各式各樣,結果各式各樣。孤單,這兩個在小學課本中可以看到的漢字,在這裡成了“萬千滋味”。�值得注意的是,他們呈現出的並不是“老公在外面花天酒地,留下我一人獨守空房,所以我很孤單”,也不是“和女朋友分居兩處,一個月才聚會一次,所以我覺得孤單”,他們說,這樣的孤單不過由身體的分離而引起,“小別勝新婚”就可以解決一切,而他們感受到的孤單卻是與身體無關……�口述場景之一:男朋友在一旁唧唧喳喳,耳朵裡聽著,腦袋裡想著別的事;等他說完了,我來奉守“沉默是金”。 有哲學家說過,人天生就有兩種慾望:傾訴和傾聽。所以我認為無論書本上把愛情描敘得何等高尚,人的伴侶在更多的時候其實就是扮演一個“聊友”的功能。有時候你希望他不停地張開嘴巴讓他說點什麼,有時候你希望他安靜地豎起耳朵聽你說點什麼,這並非一定要討論出什麼事情的結果,只是想聽一個人在一旁說說話或者想把你心裡的話說給他聽。可是什麼時候,我開始變得越來越沉默,豎起耳朵可能是被迫無奈,嘴巴就懶得去張了。為什麼?因為我發現跟這位“另一半”說了也沒多大意思,比如講個笑話他還得問你這個笑話好笑在哪裡,那還不如讓它們在自己肚腹之間消化。(項小姐,28歲,未婚)
口述場景之二:不管沉默還是不沉默,但我的“心裡話”越來越不想向老婆吐露。當然,這實際上是前一位所說情況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另一半”演講了半天,老不發表些意見似乎也說不過去,而且很容易令她生疑。於是,也打起精神扯上兩句吧!說什麼呢?說“今天天氣,哈哈哈”,說“昨晚沒關窗戶,跑進一隻蚊子,打了一巴掌,流了很多血”。而一些心裡的話永藏心底,不是不想說,而是說了她也不一定能懂,或者還會給你帶來更多的煩惱。比如你一說工作有壓力,她就會說上星期的人才招聘會湧進了5萬人。(劉先生,41歲,已婚)�口述場景之三:只有電視才能讓兩人坐在一起。好不容易到週末了,兩人都不用去上班,應該到了分享“二人世界”的好時光,而我卻只想“一個人靜一靜”,隨便找個“想問題”的理由隨便拿本雜誌躲進書房了。直到什麼時候他隔著一道牆壁大喊:“快來看啊,劉德華的演唱會!”我當然立馬彈出去了,在電視機前和他坐到了一起,也許還要把頭靠在他肩上,做出一副小鳥依人的甜蜜狀。可是心底的聲音告訴我:如果不是有一個精彩的電視節目,情願繼續去“想問題”。(唐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