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如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但時至宋代,情況就不同了。呂端並未顧忌李後的意見,率群臣擁立了趙恆。而且按照登基儀式,新皇帝要先坐在簾子後接受群臣參拜,但呂端叫大家先不要慌著拜,請升起簾子讓大家看清楚真容。老糊塗還有點老眼昏花,又親自跑上殿,確認坐的確是趙恆而非趙元佐,這才跑下來率群臣參拜,正式承認新皇帝登基。
回想一下,宋太宗是怎麼登上帝位的?人家明明是叫另一個人來登基,他自己跑過去把登基儀式舉行了,皇帝就當上了。王繼恩似乎又想來這一手,試想,如果群臣參拜後再升起簾子來,後面坐的不是最初議定的趙恆而是另一個人(趙元佐),但儀式已成,也就只好被動承認既成事實,太后再站出來確認一下,皇位不就坐下來了麼?這個皇位,還不就是皇室的家事?
然而,呂端這位外臣非常盡職地維護了朝廷既定決議,堅決抵制了皇后和宦官的私議。最重要的是諸臣也沒有理會皇室內部的意見,而是跟隨宰相依法辦理。
當中華帝國的公共管理體系發展至宋,皇位更迭早已不是皇室家事,丈夫死了,未亡的妻子也不能決定哪個兒子繼承家產,必須要由朝廷來議定。
事實上,別說皇帝死後繼承人的問題,就是在任的皇帝也不是皇帝一個人就能決定的。宋朝第十二任皇帝宋光宗(趙惇)於紹熙元年至五年(1190‐1194)在位,他受禪後與其父宋孝宗(趙昚)關係惡劣,以至宋孝宗在彌留之際灑淚懇請宰相,去求不孝子來探望一下自己,但就這也得不到滿足。甚至宋孝宗駕崩後,宋光宗拒絕為父出喪!他這種不孝行為引起朝野上下&ldo;人情洶湧&rdo;,甚至有邊軍宣稱要去投奔敵國。中華帝國歷代以孝治天下,皇帝是天下的表率,這種不孝子顯然就沒有資格再做表率,於是宋廷經議定,廢黜宋光宗帝位,這便是中國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而後人卻鮮為人知的&ldo;紹熙內禪&rdo;。
這正呼應了三千年前伊尹廢黜帝太甲之舉。而且這一次並非某位權相的個人行為,而是整個朝廷順應呼聲,透過正規程式作出的朝廷正式決議。可以說,至宋代,中華帝國的公共管理體系已經脫離了獨立出現的隨機聖人模式,進入到規範的超大規模線性回歸體系模式。
那麼宋太宗是否合法繼位?可以說,即便宋太祖明確指定了別人繼位,或者宋皇后成功召來趙德芳登基,也只能使宋太宗更加麻煩或者臉上更掛不住,並不能真正有效阻止眾望所歸的晉王水到渠成坐上皇位。宋太宗即位,靠的是整個朝廷的總體支援,而非某一個人(即便是前任皇帝、皇后)的指定。
宋朝這個朝代,沒有女禍,沒有外戚之禍,也沒有宦官專權。儘管有不少太后垂簾聽政,但皇帝成年便自覺交出政權,安心終老於後宮。很多人在盛讚之餘卻不知個中緣由,竟然以一句宋朝的女性心態好來總結,那死太監呢?也是心態好?
很顯然,宋朝沒有女禍、閹禍,絕非因為誰個人心態好,就算有一兩個賢良淑德的,哪有連續好三百多年的道理,再加上後面的明朝要連續好六百年,這個問題只能從政權架構和社會形態的發展來求解。
第一,中華帝國已經進入公權力時代。皇帝的私權力已經被壓制,他的老婆、姨太、家庭服務員這些人儘管可以得到國家供養,但休想和公權力掛上鉤。李後和王繼恩還想像前代那樣操控廢立,和宰相掰手腕,殊不知人家呂端、寇準何曾把你們這些非男性放在眼裡。
第二,社會更加公民平行化。這樣的社會更難建立起類似於門閥貴族的次級非正式權力組織,像王繼恩這種人,宋太宗在時享盡尊崇,但滿朝都是國家公務員,二十餘年也未建立起自己的一股勢力,到頭來所有人都是公事公辦,沒有任何人會為他謀私。
到這時我們應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