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如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隋文帝一大著名歷史功績便是開創了科舉制。其實關於第一次科舉到底發生在隋文帝還是煬帝朝這個細節,史學界還有爭論,但隋朝的基本國策是大力打造平民社會,抑制貴族特權則基本沒有爭議。科舉制的原型是九品中正制,但九品中正制尚未形成平民入仕的良好機制,反而成為門閥打造家族勢力的工具,歷經多年曲折發展,至隋終於發展成比較成熟的科舉制。
開皇三年(583),隋文帝下詔民間推舉人才,稱為舉人。隋文帝刻意強調舉人來自民間,不分門第,選拔標準是要有真才實幹。舉人是國家察舉人才的盛事,人人都要盡忠負責,當選的直接授官。隋文帝規定每州每年&ldo;貢舉&rdo;三人,入京再考試,根據成績錄用為官。後來隋文帝將&ldo;貢舉&rdo;分為十科:&ldo;孝悌有聞&rdo;&ldo;德行敦厚&rdo;&ldo;結義可稱&rdo;&ldo;操履清潔&rdo;&ldo;強毅正直&rdo;&ldo;執憲不饒&rdo;&ldo;學業優敏&rdo;&ldo;文才秀美&rdo;&ldo;才堪將略&rdo;&ldo;膂力驕壯&rdo;。這在精熟於應試教育的現代學子看來,似乎不那麼規範。尤其那個&ldo;膂力驕壯&rdo;,怎麼看都不像正規國家考試,後來隋煬帝設&ldo;明經&rdo;&ldo;進士&rdo;等科,進一步規範了這項國家考試,而&ldo;貢舉&rdo;和&ldo;分科取士&rdo;便合稱科舉。
科舉制開闢了一條平民入仕的道路,按隋文帝的設想,數量上佔絕對優勢的平民源源不斷地進入官僚隊伍,逐步排擠門閥貴族,形成一個完全平民構成的職業文官政府。這種想法當然很好,但能實現嗎?至少當時還不行。因為讀書的成本很高,平民連買書都困難,脫產讀書的機會成本更消耗不起,所以讀書基本上還是貴族的專利,當權貴族更不會允許大量平民來搶位置。隋唐的科舉基本上還是貴族內部的選拔競賽,但至少明確了一種以才幹而不以門第選士的公平競爭機制,終會發展成更公平的社會體制。
隋文帝大刀闊斧改革官制和人才選拔機制,儘管問題還很多,但在當時已經取得不錯效果,國運日隆,現在就該去完成下一個目標‐‐中華帝國的再次統一。
再造華夏的不世奇雄
從漢末算起,中國人民已經在浴血亂世中浸泡了近四百年,人們多麼渴望有一個國家能重新統一華夏神州。
江南六朝一般不能指望,南方多丘陵,氣候潮熱,交通不便,人口稀疏,而且缺少馬匹和鐵礦,史上少有從南方統一北方的例子。而北方的鮮卑王朝搖擺於漢化和胡化之間,最終還是要胡化,實施民族差別管理,大家也不太願意接受。這時隋朝出現了‐‐一個北方的漢族王朝,大家再沒理由拒絕了。
當時南方還有兩個國家:陳朝和西梁。西梁是當初南梁被陳霸先篡位後,蕭氏皇族建立的一個小國,後依次為西魏、北周和隋的附庸,首都在江陵(今湖北江陵)。北朝一直將這個小國作為與南朝的戰略緩衝,讓它保持獨立政權。現在隋文帝要統一天下,就不再需要這種國中國了。解決的辦法也很簡單:隋廷直接宣梁後主蕭琮入朝,封為莒國公,當做閒人養起來,原梁國地區改制為州縣。
而陳朝的實力就要強得多,須調大兵討伐。隋文帝即位初,隋陳雙方就沿江淮佈防,形成戰略對峙。首先進攻的竟然是陳。開皇元年(581)九月,陳朝右衛將軍蕭摩訶出兵淮南,將軍周羅睺攻取戰略要地胡墅(今江蘇六合)。隋以尚書左僕射高熲節度諸軍,上柱國長孫覽、元景山為行軍元帥南征。隋軍水陸兩路皆佔優勢,陳宣帝又在這個關鍵時刻駕崩,陳朝連忙歸還攻佔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