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頭‐‐來‐‐&rdo;而這些鬼在成其為鬼之前,想必定曾被秦軍在後舉劍猛追,邊追邊喊:&ldo;繳頭不殺!&rdo;
秦軍殺敵必斬首,既是為了便於考核軍功,更是對敵人心靈的一種極大摧殘。當一個人能清楚地預見到自己的死狀,死亡便顯得尤其具體而恐怖。敵國士兵面對野蠻的秦軍,便會忍不住地先在腦海里浮現出自己身首異處而死的畫面,未及交戰,已是怯了三分。
而對朝廷高階官吏來說,爵位還有一個特別的用處,那就是排名先後之用。比方說一群高階官吏共同出席某次活動或者視察某項工作,主持人在向大家一一作介紹時,不是根據他們的官職高低,而是根據他們的爵位高低來排列先後次序。
商鞅制定的十八爵級經過演變,到秦王嬴政之時,為二十爵級,分別寫在下面。
第一級公士,第二級上造,第三級簪褭,第四級不更,第五級大夫,第六級官大夫,第七級公大夫,第八級公乘,第九級五大夫,第十級左庶長,第十一級右庶長,第十二級左更,第十三級中更,第十四級右更,第十五級少上造,第十六級大上造(也名大良造),第十七級駟車庶長,第十八級大庶長,第十九級關內侯,第二十級徹侯。
李斯此時所封爵位,為左庶長。巧合的是,商鞅的仕途也是從左庶長起步,再封為大良造,再封為商君。有了這一點巧合,李斯不僅對自己的爵位沒有抱怨,反而從心裡暗暗生出一絲欣喜。
雖然無意向李斯推銷保險,但我們還是有必要來關心一下李斯此時的收入情況。
在當時,官員的收入通常由兩部分構成:一是官職俸祿,二是爵位收益。在整個收入構成裡,官職俸祿很有可能只佔很小的一部分。舉呂不韋為例,呂不韋官為相國,俸祿萬石。同時,他的爵位為文信侯,被封食河南洛陽十萬戶。和他豐厚的爵位收益相比,高達萬石的俸祿也實在不值一提。
如前所述,李斯做長史的俸祿為千石,而他左庶長爵位的收益則是賜邑三百家,賜稅三百家。這樣的收入雖然和呂不韋相去甚遠,但和他在楚國上蔡做小吏時相比,卻已是天差地別。他在上蔡一輩子能賺的錢全加起來,也抵不上他現在在長史的位子上幹兩年。光從金錢的角度出發,李斯也會慶幸自己當年作了一個多麼正確的決定。更何況,李斯的志向,又豈在求財而已!
『註:商鞅變法效果如此明顯,六國為何不能模仿跟進呢?很大程度上,六國之文化較秦國發達乃是一重要原因。文化,某種程度上即意味著壓抑。在六國看來,商鞅之法,任賢而不任親,趨功利而舍禮儀。&ldo;苟有利焉,不顧親戚兄弟,若禽獸耳。此天下之所同知也,非所施厚積德也。&rdo;』
【11風雨欲來】
命運女神開始向李斯露出微笑,權力的大門已經向他敞開。鹹陽的月亮,在李斯看來,比故鄉更圓更大。在長史的位子上,李斯牛鼎烹雞,過得很是順利。他並無大材小用的怨氣,工作起來格外熱情和賣力。
對老闆來說,只有小職員,沒有小職位。對君主來說,只有小官員,沒有小官位。李斯未必真心熱愛他現在的工作,但他知道,他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嬴政的眼睛。嬴政在暗中注視著他,考核著他。
糙綠霜已白,日西月復東。轉眼已是嬴政七年。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