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頁 (第1/2頁)
袁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瞭解歷史是為了把握現實和未來。以史為鑑,面向未來,這是推動中日關係健康發展的基本原則,也是貫穿這本小冊子的主旨。
站在歷史的潮頭,我們堅信:中日關係前景美好!
2003年12月後記應珠海出版社之約,作者在時間緊、資料十分缺乏的條件下,開始了本書的籌劃和寫作。文武和成崗兩位作者日常工作本來就比較緊張,但考慮到這套叢書的意義,還是千方百計擠出時間,蒐集資料,研究提綱,本著實事求是、還歷史本來面目的態度,按時完成了書稿。成崗擔負上篇&ldo;侵華日軍細菌戰要員大結局&rdo;的編撰任務,文武擔負下篇&ldo;侵華日軍化學戰要員大結局&rdo;的編撰任務。
這本書在體例上與整套叢書的其他卷本不同,採用以事件帶人物的方法編撰。採用這種方法的缺點是,可讀性相對較差,但也有其長處,那就是對侵華日軍細菌戰、化學戰發展的歷史脈絡進行了較為系統的梳理,史料性、資料性強,有學術研究參考價值。採用這種方法完全是不得已的事情。因為,在日本侵略軍戰敗投降之前,日本軍部及其細菌戰、化學戰領導者為了掩蓋罪行,逃避罪責,下令炸毀全部設施、銷毀所有實驗用品、焚毀一切資料,細菌戰核心領導者石井四郎還嚴令731部隊的所有成員不準洩露731部隊的秘密,從而造成調查其罪行的困難。
中國有句古話: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中國人民艱苦卓絕、浴血奮鬥的抗日戰爭取得勝利已近60週年,當年日本侵略軍在中國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已經基本大白於天下。仰賴中國抗戰時媒體的報導,戰後一些學者鍥而不捨的發掘,日本原細菌戰、化學戰部隊人員的揭露,以及日本有歷史責任感的專家學者的調查,我們才能完成這本書的寫作。在此,謹向他們表示誠摯的謝意。
下篇 侵華日軍化學戰要員大結局
第五章努力研究出敵人無法預期的新式武器:第一節關於化學戰1 [本章字數:1232 最新更新時間:2009-07-10 16:21:190]
本章標題是1918年7月23日日軍教育總監山梨半造中將向軍部提交的《特種兵器試驗成績報告》中的一句結論。實際上也是日本研究與發展化學戰力的方針。在這個方針的指導下,日本迅速成立了各研究機構,加速化學戰力發展的步伐。
化學戰俗稱毒氣戰,日本軍隊對其所下的定義為:&ldo;使用毒氣、發煙劑等化學武器進行的戰鬥。&rdo;人類認識並使用毒氣已有數千年的歷史。遠古時期,人類就知道使用柴草發煙,在獵物藏身的洞穴口施放,將之薰出後獵殺的道理。公元前431~404年,斯巴達人在伯羅奔尼撒使用亞硝酸氣體攻擊敵人,成為歷史上最早使用毒氣的戰例。但是,真正意義上的化學戰,是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
當時,以英、法、俄為首的協約國與以德、奧為首的同盟國在歐洲展開激烈的爭奪。馬恩河會戰後,雙方軍隊在西線陷入僵局,完備的築壘工事,使雙方用盡各種火力與突擊手段,都未能打破僵局。1915年4月22日下午6時,在比利時西部的伊伯爾附近陣地,法、德軍仍在對峙。突然,法軍發現從德軍陣地升起了寬六公里的濛濛煙霧,乘著風速為每秒鐘兩米的北風向己方襲來。起初是一種奇妙的黃綠色,往前推進漸漸變成了灰白色。誰也沒有注意到這是德軍在施放氯氣,法軍面對這樣異樣的光景面面相覷。但當發覺這不是一般的煙霧時已經為時已晚了。當大量灰白色的雲煙湧入陣地內時,對毒氣一無所知且毫無防備的法軍就像被捅了的蜂窩,陷入了一片混亂。令人難以呼吸的強烈刺激,令人窒息的恐怖‐‐‐有的劇烈咳嗽,有的瘋狂喊叫,紛紛扔掉槍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