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外面一個世界,另外一種文化,也讓你接觸另外一種思考方式,最重要的就是突破中國中心論。但是,也要看你在哪裡留學,學的學科是什麼。如果純粹是去跟他們學漢學,或者是跟China Watcher——觀察中國者當助理,替他們找中國材料,這樣的學習,看不見世界的另外一面,只能見到你知道的一面,吸收不到新的東西。如果為了在很短的時間內拿到學位,純粹寫老師交代的文章,也沒意思。我們看國內很多人到英國去,一年就讀了學位,觀察中國者只要取得你的資料,不在乎給你學位。學完,除了名片上多個名號,實際上沒有得到東西。
我在臺灣大學讀書時,因為考古是和人類學系一塊,要讀若干理論,比如凌純聲先生、李濟之先生寫的人類學、民族學著作。我讀一些已翻譯成中文或者英文的法國古典的民族學著作。在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圖書館有一套史密森博物館的美洲印第安人的調查報告,共四五十本。寫學科研究報告的時候,我也挑了題目,比如婚姻制度、男女的相對關係。為了寫幾篇讀書報告,我把印第安人基本的情況,不能說摸得很徹底,大概摸了一遍,所以這跟一般歷史系純粹讀中文古書又不一樣。
到了芝加哥大學,東方研究所基本上是考古研究所,做的工作是直接到地點去發掘。我們東方研究博物館等於是一個考古博物館,有許多重要的文物。有一頭石刻的牛,比一般的房子還高,厚度比桌子還厚,這是一個浮雕,切割成一塊塊帶回來,重新拼湊。還有二十來具木乃伊。
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兩河和埃及已經是很豐富的考古源地。更往回追溯,拿破崙的時代,已經興起了埃及學,歐洲有很長的埃及學的傳統,美國晚起,後來趕上,所以在埃及河沿有工作站。在20世紀初,美國剛剛興盛的時候,就有學者開始在埃及工作。在二戰以後,德國一批研究兩河和埃及的猶太學者搬到那兒去,因為希特勒把他們趕出來了。他們的主要工作任務是編一本《楔形文字大字典》,這個工作編到現在,三代的學者參與,剛剛才完成了初稿。
第四章 芝加哥大學(6)
埃及與兩河之間的關係互相影響很深,和希臘互相影響也很深,在兩河文明的基礎上孕育著波斯。我很遺憾的是,關於波斯的衍變我沒有多注意。埃及對印度的影響可能是比較弱。中東的古代文明發展,影響了雅利安人,從高加索山底下往西擴散跟往南擴散的過程有很多的關係;它對猶太教的形成有絕對的關係,因此,對基督教的形成也有很大的關係。
中國自古便不能獨立於世界以外,有兩個發明的影響是絕對深遠的。第一個是車子,戰車本身是一種文化,車子的發明,應當是在亞洲的內陸,可能就在高加索山底下到黑海、裡海這一帶的地區,跟馴馬有關係。但後來它往西傳到埃及,往南傳到兩河,往東傳到中國,所有這些地區的車的結構都是一樣的,這是一個大影響。第二個是青銅器,何炳棣先生說中國青銅器是中國人自己發明的,這話不對,人家的青銅器比中國至少早上一千年,不一定是他們的技術直接傳入,可是他們用青銅的觀念,對中國是絕對有影響的。青銅器傳播到中國的時間跟傳播到印度的時間差不多。這兩樁大事情,對人類從新石器時代轉換到青銅器時代,是極重要的關口。
麥類植物也是從中東傳入中國。在中國馴服的食物,北方是小米,南方是稻米。麥類馴服成食用的作物,離現在至少一萬年,大米和小米在中國馴服成食物也離現在差不多一萬年。但是麥類進入中國不會早於五千年以前,大概五六千年之間。麥類大量進入,可以代替小米,就是很晚了,要到周代了。
兩河、埃及文明是對思考中國的上古史的參照。它們發展的過程,以及互相影響的形態,使我理解到中國本身不是一片,而是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