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 (第2/3頁)
劉憶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懷疑中國將乘機滅亡朝鮮,奪其土地,也派兵前往。兩國兵皆至,東學黨不知所在。日本人遂正告於我國曰:朝鮮政秕民苦,我二國何不代為改革?朝鮮能自立,才不用擔心俄國人。朝廷不許曰:朝鮮,我屬國也。我都不幹預其內政,何況貴國乎?日本人復曰:貴國指朝鮮為屬國,朝鮮與我往來,未曾自言附屬貴國也。所請既不見納,則各行其是可已。戰禍遂開,中國由此一蹶不振。其後衛汝貴被誅殺了,葉志超、龔照嶼進監獄了,李鴻章被解任入閣了,唯獨袁世凱置身於事外,而且奉命與聶功亭編練新軍,為朝廷倚重。不久,又巡撫山東,成為封疆大吏,也沒有人揭發他,不是很奇怪嗎!83
瞭解袁世凱在朝鮮實際作為的人不難看出,此番評論不過是局外人的道聽途說。說沒有吧還像有那麼點影子,說有吧又全然不是那麼回事,所謂望風捕影指的就是這種耳食之言。
袁在朝鮮是清廷政策的忠實執行者,而且是出色的執行者。出兵朝鮮是應朝政府的邀請,也是作為宗主國的清廷對其屬國的應盡義務。無論是否有東學黨起義的事件發生,中日在朝鮮早晚要兵戎相見,除非清廷主動放棄對朝鮮的控制,而這在當時絕無可能。李鴻章作為統帥自應為戰爭的失敗負責,衛、葉、龔對於敗戰朝鮮、遼東和旅順失守負有主要責任,受到懲處是理所當然的。清廷和李鴻章之所以不懲罰袁世凱,是因為他沒有錯處;之所以重用他,是因為他能力出眾。
固然,袁世凱不是君子,好用權術,但在波譎雲詭的外交戰場上,君子往往僨事,善用權術者則時常佔得便宜,袁世凱、伊藤博文就是如此。權術是一種詭道,在政治、外交中有時不得不用;權術也是雙刃劍,迷信權術者最終會敗於權術。袁世凱在朝鮮以權術大行其道,嘗到了甜頭,此後事事偏好使用權術,形成了對權術的迷信。一種事業、一個團體,靠權術是難以維繫始終的,袁世凱日後眾叛親離的悲劇,偏好以術馭人是個重要的原因。然而有此偏好者,仍然舉目滔滔者皆是,袁之所作所為,或可為後來者戒吧。
注 釋
1《李鴻章全集?電稿二》第174頁。
2穆麟德,原為德國駐天津領事。卸任後,適逢朝鮮壬午兵變平息後清廷幫辦朝鮮海關關務,經李鴻章推薦出任朝鮮商務協辦。
3參見蔣廷黻《中國近代史》,嶽麓書社版,第71頁。
4郭廷以:《中國近代史事日誌》(上),中華書局版,第780頁。
5《李鴻章全集?譯署函稿》卷十七,第3333頁。
6沈祖憲、吳罜生:《容庵弟子記》卷一。
7《李鴻章全集?譯署函稿》卷十七,第3348‐3349頁。
8沈祖憲、吳罜生:《容庵弟子記》卷一。
9同上。袁所提出的&ldo;監國論&rdo;,實濫觴於張謇。張於1882年壬午兵變後即上書李鴻章,建議&ldo;對韓事,請援漢玄菟、樂浪郡例,廢為郡縣;援周例,置監國;或置重兵,守其海口,而改革其內政;或令自改,而為練新軍,連東三省為一氣。&rdo;參見王芸生:《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
10《李鴻章全集?電稿一》第347頁。
11《李鴻章全集?譯署函稿》卷十六,第3302頁。
12沈祖憲、吳罜生:《容庵弟子記》卷一。
13同上。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