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古代修行類茶道,是透過飲茶得道。“得道”的另一種解釋應該是得道成仙。
《抱朴子》中說:“上士得道,成天官。中士得道,棲集崑崙。下士得道,長生世間。”由此可見,茶道與道門卻有不解之緣。
謝映登雖然早以看破世俗,但卻唯獨喜好飲茶。這些年,也始終堅持修行類茶道。這種茶藝講究飲茶環境清靜,講究獨自飲茶品茗,益神思,得茶之神韻,以飲茶作為益思,參禪,修行的途徑。
李守義做人家的弟子,師有所好,必須要投其所好。可這好茶餅,一餅難求,一時間去哪兒淘換呢?
幸好,喜歡附庸風雅的韋晉帶了,才算解了李守義的燃眉之急。
隋唐以來,茶道大興,無論帝王臣工,還是文人墨客,對茶道皆趨之若鶩,辦茶會、寫茶詩、著茶文、品茶論道、以茶會友已成尋常事。
要是沒有一手點茶的好手藝,即便身份再尊貴,也難免被人鄙夷。而皇室對子弟的教育嚴苛,即便是李守義這樣頑劣的傢伙,也有一手不錯的茶技。
宮廷煎茶的程式想當複雜繁瑣,分為:備器、鑑賞茶餅、炙茶、碾茶、篩茶、候湯、投鹽、舀湯、置茶兌湯、分茶、敬茶、聞茶、觀色、品茶、謝茶等十六個步驟之多。
擺好器具,李守義將手邊的盒子抽開,十六張印龍鳳,飾以金箔茶餅在內,每張二兩,每斤八張,共計二斤。
此茶乃御用貢茶-方山露芽,產自福州,生閩方山山陰縣也,因數量極少,其味甚佳,便極為稀罕。按宮制,只貢帝后與太子。別說謝映登沒喝過,即使是后妃、近臣之家,亦非賜而不可得。
當然,李守義是個例外,他是在顯德殿長大,拿什麼都不用跟李賢打招呼。這盒茶餅,還是早先拿來準備送給裴談的,但離京時忙過了頭,給忘卻了,卻不想被韋晉帶了過來。
好茶自然要好耐心,從炙茶開始,李守義便的話匣子便開啟了:“師父,說到這方山露芽,我就就屁股疼。”
“記得那年,我養了一條小狗甚是調皮,啃食了顯德殿的方山露芽,弄得我父王,半年都沒得喝,而且每次想喝時,便踢我一腳。......”
謝映登當然知道,這只是師徒之間日常的閒聊。來峻極峰這些天,他能感覺到李守義在剋制,但卻依然時常忍不住提及太子,便知其父子感情甚好。
自古天家無父子,反目成仇者筆筆皆是,即便是神武如太宗皇帝,也免不了逼父弒兄。看來,當今東宮的這位,的確是個和善、仁厚的君子。
點茶之時,瞧著李守義的手嫻熟且穩,謝映登會心一笑。點茶的高招在於茶末調膏均勻後,向盞內注湯開水的同時,用茶籠或匙子在盞中環回擊拂的動作要掌握得好。
攪拂的技術高,能產生蓬勃煥發的白色泡沫,稱做湯花。他這般年紀,能學會控制擊拂的力度,做出這些湯花來,足見太子在他身上花足了心思。
茶盞中明黃的浸出物猶如絲束在水中生髮而出,幽蘭之香也隨著水的蒸氣飄浮進鼻息之中,喝一口,蘭香入脾,舌下生津,滿口甜香。
“父子人倫,尊師重道,乃天地正理。”
“可你也別當為師是傻子,這般殷勤,必有所求。說吧,你想幹什麼?”
謝映登是江左謝氏的子弟,亦是高門豪族,家學淵源,年輕時中過秀才,混過江湖,也當過響馬。他吃的鹽,比李守義吃的飯都多。
御前貢茶,千金難易,縱然李守義是東宮的王子,想必也只有這一盒,絕對是重禮。
這小子逮個蛤蟆都得捏出二兩油來,甚至司馬承禎下山前,都被他敲詐一番。花這麼大的本錢,能沒點什麼事,就怪了!
嘿嘿,搓著手,李守義笑道:“我聽鴻雁說獅子峰有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