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幸福如履薄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是前所未有的大事,基業草創之處,自然人少事繁,等一切逐步走向正道,要自然會有有才之士來為汗王效力。”
“可是像你這樣的人,不會再有了。”
也速該嘆了一口氣,不過很快釋然笑道:“不過也好,若是你這樣的人多了,不知道草原上要亂成什麼樣子。”
……
在闊闊納語兒湖畔,不斷有散居的貧苦牧民,還有富有但是卻嚴重缺乏安全感的中小氏族首領們,自我感覺弓馬本事還算不錯,卻又著急換一個老大跟隨的熱血青年們加入進來。
陸陸續續,拖家帶口,趕著自己畜群,拉著勒勒車的牧民們幾乎遍佈在草原上,不斷朝著闊闊納語兒湖畔匯聚而來。
“我們也要有自己的鐵騎軍。”
鐵木真不止一次地說道。
蔑兒乞人鐵騎軍衝鋒的樣子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重型騎兵只要起勢,那種鋪天蓋地而來的威勢簡直讓人感到窒息而又神魂戰慄。
“那不算什麼,金國曾經縱橫中原的鐵浮屠要比那個更加威武雄壯,宋國的步人甲哪怕是最好的彎刀也難以造成傷害,草原人想要征服他們,需要更多更優秀的工匠和不斷學習那些對我們有利的戰術。”
帖木兒聳聳肩,按照草原上的傳統,每一個年滿十五歲的男人都要上馬為兵,服兵役的年齡界限在十五歲到七十歲之間。
不管是誰都要承擔這個義務,哪怕你老的滿頭白髮了,只要還沒死,只要還沒有活夠七十個草青之年(草木紀年法),那就仍然需要為部落廝殺。
當然,很少有人能夠在草原上活到七十歲高齡。
他們上馬為兵,下馬牧養,而蒙古諸部的牧民粗略算下來,差不多有三萬五千餘騎兵。
帖木兒倒是沒想過什麼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大同社會,也沒想過要靠提高年老之人的福利待遇來收買人心。
草原上的法則自古如此,早在千年前,匈奴老人甚至會跳崖自殺,不為部族添麻煩。
漠北苦寒之地,能夠養活的人數是有限的,老人多吃一口,兒童就少吃一口,為了族群的延續,不知道有多少老人甘願赴死。
而這樣的環境,也早就了草原人不事生產,劫掠為生的生活模式,埋頭苦幹一年到頭三災兩害血本無歸,若是知道了世界上還有什麼都不用幹只需要年初往地裡撒一把種子就可以全年休息衣食無憂的地方,怕不是要連血淚都哭幹,然後騎上駿馬帶上自家的勒勒車直奔心中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