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頁 (第1/3頁)
黎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黃埔軍校是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的產物。軍校於1924年6月16日創立於廣東黃埔長洲島,故稱黃埔軍校。後校名幾經變更,校址多次變遷,現仍在臺灣鳳山續辦,仍續稱為黃埔軍校。黃埔軍校培養出大量的軍事政治人才,他們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為新中國的創立作出了重大貢獻。但是由於歷史的原因,政見的不同,黃埔師生發生了分化,同室操戈。而後又天各東西,隔海無音幾十年。黃埔軍校在大陸共辦了23期,培養學生二十八萬五千多人(史稱三十萬),分佈在海峽兩岸和海外。他們當中很多人都在兩岸擔任軍政重要職務。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黨撥亂反正,解放思想,消除極左思潮的影響,提出了&ldo;和平統一、一國兩制&rdo;解決臺灣問題的構想。徐向前元帥審時度勢,提出黃埔師生拋嫌釋怨,為民族大義攜手合作。這一提議得到黨中央的支援和廣大黃埔師生熱烈響應。旅居美國的黃埔一期生宋希濂將軍、李默庵將軍、九期生蔡文治將軍和到美國探親的黃埔一期生侯鏡如將軍等人,率先響應徐向前的號召,為了促進祖國的和平統一,於1984年2月在美國發起成立旅美黃埔軍校同學會,並公開發表宣言,熱情呈辭:&ldo;國家統一,民族第一,統一至上,建國至上。切盼全體軍校同學及其家屬奮發努力促進中國統一運動。&rdo;
在旅美黃埔軍校同學會成立的同時,大陸的黃埔軍校同學也在徐向前元帥的領導下,緊鑼密鼓地進行著成立黃埔軍校同學會的籌備工作。鄧小平得知這一利國利民的事情,立即予以支援,加速了籌備工作的開展。我參加了黃埔軍校同學會的籌備工作。
1984年6月16日,黃埔軍校建校60週年紀念日,黃埔軍校同學會宣告成立。來自國內100多位有影響的黃埔同學和來自海外及臺灣的黃埔同學200多人,歡聚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黃埔同學會成立大會。會上,徐向前元帥教誨同學&ldo;祖國尚未統一,同學仍須努力&rdo;。時任全國政協主席的鄧穎超,也是當年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總理的夫人,以及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會議並發表熱情洋溢的講話。會上,黃埔軍校同學公推徐向前為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李贛駒任秘書長,程元任副秘書長。我被選為理事。
黃埔軍校同學會在成立後,為了發動同學做促進和平統一的工作,全國各地還成立了八個地區黃埔軍校同學會。在工作實踐中,我們覺得這種按地區設定的同學會,很不適應開展工作的需要。如西北地區五省區同學會設在西安,同學會領導鞭長莫及,無法領導;東北地區同學會會址和辦事機構設在遼寧省瀋陽市,而吉林、黑龍江兩省只設聯絡組,省轄市(地)只設指定的聯絡員。這樣既不適應垂直領導又不適應橫向領導。
加之,正副會長、正副秘書長,分住在幾個省多個縣,別說開會,就是見一面也很不容易,許多問題就不能得到及時商定和解決。而省轄市(地)被指定的聯絡員,又因為情況不明,交通不便,沒有經費,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從會員人數、經費落實、機關人員編制諸方面看,也問題不少。如武漢地區同學會,管理湖北、湖南兩省,而湖北的黃埔同學有1311人,湖南的同學是3579人。兩省同學人數相差甚大,武漢地區同學會極不好對湖南的工作實施管理。這種情況不利於發揮同學會作用。
1987年春天,在全國政協六屆五次會議上,我和高存信、宋希濂、程元、郭汝瑰、張伯權等10位擔任政協委員的黃埔同學,談起各地區同學會的事,大家不謀而合,當即聯名寫了一個關於建立各省、市、自治區黃埔軍校同學會的提案,送到大會提案委員會。
11月11日,中央統戰部對我們10人的提案做了答覆。各省、市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