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頁 (第1/2頁)
九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登基之初,他也曾強打精神,勉力周旋,千方百計討好大宋,試圖博取宋趙匡胤的冷憫和慈悲,讓他這個循規蹈矩、恭順聽話的小國之君苟延殘喘下去,可是他失望了。
他本是個聰明人,並不比別人笨。他當然看得出宋趙匡胤的亡唐之心不可能改變,此將若是南漢國被大宋收服,南唐不可能再維持多久了。這些日子,朝中僅有的一部分忠貞大臣和武將沒少跪著求他萬萬不可給大宋借道,甚至提議與南漢聯手抗宋。可他始終不敢下這個決定,結果讓這些忠貞大臣和武將又再次失望。
昨天一名大臣以死明志,碰死在朝會上,可李煜依然沒有被激起半點血性,表現的軟弱無能,讓所有文武大臣徹底失望,這幾天再也沒有人提議和南漢聯手抗送的事情。
這一天,李煜心中失落頹廢,聽說國師大明王樓炎明遠遊歸來,便派人將樓炎明請進宮中,想從佛祖這裡尋找一些慰藉。
隨著和樓炎明不斷接觸,李煜越加相信樓炎明是真的彌勒佛真身轉世,不論是神色氣質形象及對佛法講述理解,他都感覺比之前國師還要高深上幾籌不止。
樓炎明一臉慈悲,帶有彌勒佛般的憐惜世人的微笑,見了李煜雙手合十一拜,說道:「我佛慈悲,吾皇為我唐國國事操勞辛苦了。」
不知怎麼的,這句話、這聲音,再配上樓炎明的神色,李煜頓時感覺自己原本煩躁頹廢的心中變得一片平靜和安寧。
和李煜討論一陣佛法,樓炎明突然說道:「我唐國如今比宋國弱小,此次宋國借道攻伐南漢陛下也是逼不得已,但宋國實乃豺狼之國,實不能一直這樣遷就下去,南漢國若是被宋國所滅,我唐國亦不遠矣!老衲身為國師,自不能坐看我唐國被滅,所以老衲已經派人前往宋國川蜀之地,以佛法感召當地百姓,讓他們起義反宋,到時候必會影響宋國伐漢大軍,牽扯他們的兵力和糧草供應,說不定會使宋軍在南漢落於下風。這個時候,陛下可考慮出兵,聯合南漢兩面夾擊,將宋國大軍滅於南方。宋國受此重創之後,國力、軍力必將大幅減弱,再也沒有威脅我唐國之力。陛下擔憂之事也當可消解。」
李煜聽了欣喜若狂,口中連連稱是。他深感此乃自己一片向佛誠心打動了佛祖,佛祖顯靈,以大神通幫助唐國。
……
……
趙匡胤最近把主要心思放在了國內的諸種事務上。特別是川蜀一帶鬧饑荒,匪寇增多的現象引起了他的警覺。深感常年對外用兵,導致賦稅太重,應該關注一下百姓吃飯問題,特別是農耕方面。
實事上,過去幾年裡,他一直很重視農耕,以農為本的思想在他心中佔著重要的位置。
在徵戰之餘,他多次下達詔書給各路、州、縣官員,強調「民為國之本,食為民之天」。讓各級朝廷官員都要把勸農墾耕當作頭等大事,廣務耕耘,勿違農時,勿遺地利,讓百姓家給人足,安居樂業。但實事上一打仗必然要提高賦稅不說,還要強招大量勞役運送糧草,必然會影響到農耕之事,這中間本身就有不可調和的矛盾。為此趙匡胤沒少下功夫儘量緩解此矛盾。
比如,建隆三年春耕時節,趙匡胤下了一道《賜郡國長吏勸農詔》,詔書寫道:生民在勤,所寶唯谷,先王之明訓也。朕以萬邦大寶,漸屬於隆平,百姓之心,欲臻於富庶,永念農桑之業,是為衣食之源。今者陽和在辰,播種資始。慮彼鄉間之內,或多遊惰之民,苟春作之不勤,則歲功之何望?卿任居守土,職在頒條,一方之憂寄非輕,萬寶之蒸黎是賴,宜行勸誘,廣務耕耘,南畝東皋,俾無遺利,各有餘糧……
乾德二年正月,再下《勸農詔》:朕以農為政平,食乃民天,必務穡以勸分,庶家給而人足。今土膏將起,陽氣方升。苟播種之失時,則豐登之何有?卿任隆分土,化洽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