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予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日子的觀察,發現你把金州治理的井井有條,我感到很欣慰。能有你這樣的棟樑,是朝廷之幸,百姓之福啊。”
“大人才是真正的國之棟樑,屬下不過是一窪之地的蛤蟆,不知天高地厚。”
“可我看你有很多話想說,而不敢說。”
“沒有。”
熊廷弼是個好人,可不代表他帶來的人都不錯。
小心隔牆有耳!
不過熊廷弼顯然不想放過他。
“你放心,我早把四周的人都遣散了。”
熊廷弼把杯中熱酒端起,“你我的談話,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楊承應也端起酒杯,接受熊廷弼的敬酒。
兩人一飲而盡。
隨後,熊廷弼問起三方佈置的問題。
“大人,王巡撫不是統帥之才,朝鮮又首鼠兩端,金州力量尚弱,請問真要三方同時進攻,能不能取勝,還是未知之數。”
這是楊承應結合歷史的總結,給予的最中肯的評價。
熊廷弼沉默了片刻,問道:“你認為該怎麼做?”
“奴酋雖連戰連捷,與大明綜合國力相比,仍然遠遠不及。奴酋以武見長,治理則完全不行。”
楊承應認真分析道:“最重要的不在我們這裡,而是在朝廷,能不能做到給士兵足額足餉。還要耐得住性子,練兵備戰,尋找戰機再出手。”
這話更讓熊廷弼沉默。
他現在最擔心的,恰恰是糧餉問題。長久下去,朝廷耗不起。
更會被誤認為是養寇自重。
“除此之外,真的沒有戰勝敵人的辦法?”熊廷弼問。
“國之大事沒有捷徑!”
楊承應用非常嚴肅的口吻,回答了他的問題。
“好吧……”
熊廷弼深吸了一口氣。
酒喝得差不多,熊廷弼長嘆一聲。
“大丈夫為國效力,自然是奮不顧身,可是……有時候倍感艱難。”
“激流而退,也許是長久之道。”楊承應頗有深意的勸道。
熊廷弼聽懂了話裡的意思,是勸他別做遼東經略。
歷史上,王化貞的胡作非為,讓熊廷弼受到牽連,被傳首九邊。
“不行!我蒙萬曆皇帝賞識經略遼東,怎麼能半途而廢。”
熊廷弼想都沒想,拒絕了楊承應的建議。
“那還有一條,請經略牢記在心。”楊承應又道。
“哪一條?”
“無論如何,不要放棄遼西走廊,就算是情況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也不要放棄錦州。那是遼西走廊的咽喉,丟棄不得。”
“你這話……似乎有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的嫌疑。”
“屬下說的是真心話。沒了錦州,會讓喀喇沁部落和敖漢部等蒙古人失去最後的撫賞據點,倒向奴酋,那就危險了。”
“嗯,我記住了。”
真正的原因,楊承應沒有說。
根據歷史記載,熊廷弼被王化貞搞破防了,連說話都是笑著說的。
更嚴重的事,他乾脆放棄了遼西走廊,如果不是因為努爾哈赤沒有能力消化那麼大的地盤,遼東就只剩下山海關。
差點鑄下大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