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1/5頁)
誰知道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而“*東奔西跑,牛眼力大無窮;羊眼吃齋好善,狗眼傷人行兇;猴眼熟能生巧,豬眼蠢笨無能;雞眼扒明早起,鼠眼專挖地洞”,這些動物的眼部特徵被人們的想象發揮到了極致。由此類推,眼中的眼白和眸子也是有一定的象徵意義,否則怎麼會有“白眼狼”、“眼有四白,五夫守宅”等種種說法呢?
上述俗語只是人們的穿鑿附會之詞,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是這些俗語在民間有很大的市場,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如下:人們根據自己周邊有成就的人的相貌特徵來判定其他人;根據動物的習性或者心理畏懼程度或者其本身在動物界的身份來斷定人的未來。
什麼叫“觸黴頭”
觸黴頭是一句流行很廣的俗語,又作“觸楣頭”。比喻碰到不順心的事而倒運,意思很接近“倒黴”。那麼觸黴頭這句俗語是怎麼來的呢?有人認為“觸黴頭”疑為“蹙眉頭”的訛寫。1922年版《上海指南》“滬蘇方言紀要”釋:“蹙眉頭。人有憂事,眉輒皺,蹙眉頭者,所事不諧之狀。不滿意之名詞也。”大約在20世紀20年代以後,上海話為了誇張表示倒黴之狀況,又有了“黴頭蹙到外國大馬路”之說,遂被訛為“觸黴頭”,後人遂以訛傳訛,成了今天流行的“觸黴頭”。
民間為什麼會忌諱“七十三、八十四”呢?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名詞雜談(19)
在我國的一些地方,一說到人的壽限,常聽到這麼一種說法,即“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個去”。意思就是人一旦到了七十三、八十四歲,他就算活到壽終了。
於是,這兩個歲數也就變成了不吉利的數字。因而有些老人一旦到了七十三或者八十四歲,有人問到也不實說,而是往前提或者往後挪一歲,如把七十三歲說成七十二或七十四歲。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人們為什麼要對這兩個很平常的歲數感到恐懼呢?其實,說穿了這兩個數字並不神秘,也不可怕。它們只不過是我國曆史上的兩位“聖人”,即孔子和孟子歸天的虛齡罷了。孔子活到了七十三歲,孟子則活到了八十四歲。因為孔孟均被後世尊為“聖人”,故而,他們歸天的年歲也被看成是不吉利的。
其實這只是人們的穿鑿附會之詞,如果情況真是這樣的話,那些當今的百歲老人豈不是要比孔子和孟子還要“聖人”?
“東道主”
“東道主”在今天其實就是做東的意思,古意為東方道路上的主人。其詞出自燭之武勸說秦王不攻打鄭國的話語中,流傳至今。
春秋時期,晉文公利用秦穆公急於向東方擴張稱霸的心理,借用秦的兵力,聯合攻打鄭國。秦晉兩軍把鄭國首都圍得水洩不通,指日可下。這時,鄭國派燭之武去勸秦退兵。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燭之武退秦師”。
燭之武半夜從牆上悄悄地溜下去,見到秦穆公,對秦穆公說道:“今天,鄭國肯定要亡國了,如果鄭國滅亡後對你們秦國有好處,那也罷了。但鄭國亡國對
秦國沒有任何好處,只是擴大了晉國的勢力。晉國越強,對秦國的威脅就越大。如果儲存鄭國做‘東道主’,則秦國的使節往來,鄭國可以好好招待一番,何樂而不為呢?晉國貪得無厭,向東佔據了鄭國後,勢必向西擴張,如果向西不侵佔秦地,它從何處得到疆土呢?晉國之強是秦國之害,請您好好考慮吧!”
秦穆公聽了燭之武的這番話,越想越覺得有道理,於是,便撤回了包圍鄭國的軍隊。後世則借這一典故,把招待客人叫做“做東”,招待客之主叫做“東道主”。
“三隻手”為何成了小偷的代稱?
人們習慣上稱小偷為“三隻手”,但是你知道這一說法的來歷嗎?
一般觀點認為,“三隻手”說法最早見於古羅馬劇作家普勞圖斯的著名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