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3/4頁)
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轉變增長方式尤其是投資體制是我們日益緊迫的任務,與這個經濟學愛好者討論後讓我更加堅信這一點。這樣看來,這次意外的談論還是富有成效的,雖然我們所做的只是傾聽對方的觀點,而不是一定是接受。
。。
夢想比現實更重要?
如何看待不平等,是一個跨越時空的問題。在2500年前,孔老夫子說過:“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不用多說,孔子的這一“均無貧”觀點已被我們自己的經歷所證偽: 平均主義會造成普遍的懶惰,使整個社會失去進取心,永遠停滯在貧窮的階段。相反,在一定條件下,激勵經濟學家把不平等看作是提升效率的手段,他們傾向於“因患寡,而患均”。
如果拋開公平與效率的維度,在某一個時間節點上,低收入人群對不平等是不是就絕對厭惡了呢?在這個問題上,中美之間最近的情況形成了有趣的對照。
眾所周知,衡量不平等程度的通行指標是以統計學家基尼命名的“基尼係數”,其公認的國際警戒線被定為。可是這一標準受到來自中國的“挑戰”。有學者指出,應該用購買力平價來計算各個地區的真實收入差距。他給出的例子是,在北京要賣到150萬元的一套住宅,在西北某個小縣城也許只能賣到10萬元。因而,用“購買力“計算的中國基尼係數,要比用”名義收入“計算的數值小很多,中國的收入差距實際上被誇大了。在他看來,如果只看到這種被誇大的基尼係數將會對改革的程序產生負面影響。
眾所周知,購買力平價通常是被看作是一種匯率決定的經典理論,在同一個國家內部用購買力平價計算基尼係數是否合適還有待討論。其實,在很多情況下,物價在國內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價格正是地區間收入不平等的結果。內地小縣城的同等質量房子為什麼便宜?我想,大多數人所能夠想到的答案就是因為當地經濟不發達。也就是說,因為落後,所以房子才便宜。這樣看來,北京150萬的房子在小縣城只能賣到10萬正好表明了北京和小縣城的收入差距高達15倍之多。
此外,國家統計局有關負責人近日表示,雖然目前中國的基尼係數超過國際警戒線,但中國不能照搬國際統計口徑。因為中國城鄉差距大是造成基尼係數較大的原因,而城鄉內部的基尼係數都低於,應該給基尼係數打一個“國情折扣”。
一時間,質疑聲風生水起。人們的不滿在於: 城鄉差距為什麼不重要呢?中國二元結構的國情就應該成為脫離“國際標準”的“遮羞布”嗎?
出人意料的是,地球另一端的美國也同樣面臨著收入差距拉大問題,不過美國人似乎泰然處之。最近的《經濟學家》雜誌指出,如今美國的基尼係數也超過了,成為整個西方發達世界的龍頭老大。美國總統肯尼迪曾有一句有名的諺語,“上漲的潮水(比喻經濟繁榮)將抬起所有擱淺的船隻”。在1995年以前情況確實如此。那時美國生產率的跳躍性增長,惠及大眾。然而在2000年以後,情況有所變化。生產率同樣還在增長,但是它只抬起了更少的船隻。考慮到通漲因素,一個典型美國工人的工資從2000年以來僅僅增加了不到1%。而在1995—2000年之間,增長了超過6%。相反,只有最熟練工人的錢包在當前的經濟繁榮中繼續膨脹。這意味著,生產率上升的果實向高收入者傾斜嚴重。
然而,美國和中國的一個明顯不同在於,美國人並沒有走向仇富。收入較低的美國人所抱有的想法是: 加入富人群體,而不是縮小這個群體。實際上,在美國的任何一個角落,十個人中有九個人相信,即便你是白手起家,只要你努力工作,遵紀守法,美好富足的生活之門會向每個人敞開。這是美國夢的核心理念,這讓普通的美國人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