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黎/餘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三章 韜光養晦(1)
儲位之爭降下帷幕之後,鹹豐對奕訢的猜疑與顧忌,奕訢心中的抑鬱與不平,雖然彼此都沒有顯露出來,明眼人卻是一目瞭然。
奕訢的心裡,除了失敗之後的不解與不平,還有一個更大的苦惱:按照大清祖制,親王是不能幹政的,這就意味著他一輩子將只是一個無所作為的、閒散的親王。這對自幼有過人天賦、平素有雄心壯志的奕訢來說,又是一個多麼殘酷的命運安排!
鹹豐帝於道光三十年正月即帝位以後,隨即封奕訢為恭親王,其他諸弟都為郡王,比奕訢低一等。但是,鹹豐帝在其親王前加一&ldo;恭&rdo;字,可謂意味深長。鹹豐帝深知這位奕訢的秉性:才華出眾而謙遜不足,爭強好勝而不喜禮讓。透過這次儲位之爭,他知道,奕訢將是自己最強勁的政敵,而且,先帝又遺命封他為親王,其母又總攝六宮,母子倆地位崇高,如果他們聯手起來,後果將不堪設想,不得不防啊。這一&ldo;恭&rdo;字含蓄曲折地表達出鹹豐對奕訢的顧忌和告誡之意,他希望奕訢不要自以為是,還要對做皇帝的兄長恭謹服從才好。封奕訢為親王,這是先帝遺命,鹹豐帝不得不遵從,但他心裡很不情願,故遲遲不舉行冊封儀式,拖了三年多,直至鹹豐三年(1853年),他才舉行冊封奕訢為恭親王的儀式。
鹹豐帝同時非常清楚地知道,奕訢的親王名號,乃是先皇所命,自己必須謹遵其旨,更何況他需要繼續以一種&ldo;仁孝&rdo;的姿態,來籠絡人心,鞏固統治,而且,奕訢才智過人,如能為己所用,定能為國分憂解難;而奕訢心裡也盤算著:自己痛失皇位,以後必須汲取教訓,竭力表現出一種恭謹忠順的態度,以求自保。因此,兄弟二人之間雖有嫌隙,卻都竭力表現出一種締造和睦兄弟關係的姿態。
奕訢利用一切機會對初登皇位的鹹豐帝進行頌揚,同時一再貶抑自己,儘量顯示出恭謹誠服的樣子。
道光三十年仲秋初八,鹹豐帝前往孔廟向至聖先師行瞻禮之後,作長律兩章見示奕訢,奕訢&ldo;誠惶誠恐&rdo;,立即和詩兩章。
九拜躬臨禮素王,心傳默契見羹牆。
旰宵勤政期無逸,競業親賢永弗忘。
祗若庶言陳黼座,幾餘萬卷展書床。
三天講習叨恩厚,愛惜分陰敢怠遑。
仰瞻聖德邁前王,奉命欽承凜負牆。
自揣疏庸慚莫報,常聆訓示慎毋忘。
午風展卷依緗帙,曉日濡毫對筆床。
帝念篤親情至渥,兢兢夙夜又何遑。
詩中極力讚美鹹豐帝在&ldo;旰宵勤政&rdo;之餘,瞻禮至聖孔子;稱頌鹹豐帝不忘親賢,篤親情渥;表示要繼續&ldo;常聆訓示&rdo;,不敢忘恩;承認自己的&ldo;疏庸&rdo;,今後要努力讀書。他與鹹豐帝的唱和之作,前後約50首,後來於同治元年編為《賡獻集》。在這些言不由衷的詩作裡,難以看出奕訢當時的真實心情。而在他的另外一些詩作裡,卻傳達出他心中久久激盪、難以平息的抑鬱和傷感。
鹹豐元年正月,是道光皇帝冥駕的週年。18歲的恭親王奕訢代皇兄鹹豐帝前往慕陵致祭。慕陵距京一百二十餘公里,位於今河北易縣城西郊永寧山下。此時春寒料峭,陌頭積雪猶存。一路上,經盧溝橋,過荊軻山,渡拒馬河,看曉風殘月,聽馬蹄聲碎。這位剛剛在帝位鬥爭中失敗的多才皇子,觸景生情,不勝感慨,於是作詩一首:
曙色分林表,迷離隱遠村。
泉流溪口合,鳥語陌頭喧。
石勒碑何在,荊卿墓尚存。
當年曾扈蹕,今日淚雙痕。
過去,他曾是父皇的愛子,受盡寵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