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1/2頁)
湯黎/餘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殘酷野蠻至此,天人為之共怒!鹹豐帝得知圓明園被毀,悲憤交加,熱淚不止。而奕訢,作為愛新覺羅的子孫,親眼看見列祖列宗苦心經營的皇家園林被英法強盜付之一炬,心裡也充滿了無比的悲憤和痛恨;而作為留守北京的全權議和大臣,沒有能力阻擋英法強盜的滔天罪行,他的心裡也充滿了深深的愧疚和自責。
英法強盜劫掠和焚毀圓明園的訊息傳到法國,當時法國著名作家雨果在一封嚴厲譴責英法聯軍罪行的信上,沉痛地寫下了這樣的文字:
我們歐洲人總是把自己看作文明人。對於我們說起來,中國人都是野蠻人。看!文明就是這樣對待野蠻的。
在歷史的審判檯面前,一個強盜叫做法國,另一個則叫做英國。
侵略者劫掠了圓明園之後,奕訢見事已如此,&ldo;萬不能再議撫局&rdo;,奏請奔赴熱河。鹹豐帝卻在答覆中要求奕訢於萬難之中,設法極力挽回,以冀維持大局。
八月二十三日(10月7日),英法使臣約見恆祺,要求於二十四日釋放巴夏禮等人,否則立即開炮攻城,同時在德勝門外放空炮示威。守城王大臣慶惠、恆祺、義道等人驚恐萬分,按鹹豐帝諭旨的許可權,未與奕訢函商,便在二十四日(8日)擅自釋放了巴夏禮等人。英法聯軍得寸進尺,於八月二十六日(10月10日)來照,聲稱二十九日(13日)午時將派兵把守安定門,屆時如&ldo;不照所議,更有阻撓,立將京城攻開&rdo;。對此,奕訢滿腔憤怒:剛把人質放還,又要佔據城門,欺人太甚,豈有此理?但此時兵臨城下,只得妥協,他提議待雙方議定開城章程後再開城門。但義道等人掌守城之權,怵於夷人恫嚇,未經奕訢同意,於二十九日(13日)準時開啟安定門,並主動將安定門、德勝門一帶守軍撤退。鹹豐帝是否在安排留京大員時作了特殊的人員安排,讓他們互相牽制,不能團結一致對敵,我們無從得知,但當鹹豐帝得知義道準備開城時,也確實認為&ldo;開門揖盜,害不勝言&rdo;,立即傳旨要求&ldo;激勵人心,堅守以待&rdo;。然而這道遲到的諭旨傳到北京的時候,英法聯軍早已入城,安定門布滿了英法聯軍的大炮,黑乎乎的炮口對準了皇城堅厚的城牆和高大的城樓。奕訢對義道開門揖盜的行為,非常憤怒,斥責他們是&ldo;被夷人虛聲恫嚇,為一身之計,初非為大局起見&rdo;。但事已至此,只能無條件議和了。於是他頗為傷感地向鹹豐帝奏道:&ldo;此時藩籬已破,設有決裂,既無以為卻敵之方,若再有意外要挾,臣等更何以自處?臣奕訢義則君臣,情則骨肉,苟能以一死而安大局,亦復何所顧惜。惟撫議尚無就緒,而腥羶已滿都城,睹園庭之被毀,修葺為難,念行在之苦寒,迎鑾莫遂,此所以彷徨中夜,泣下沾襟……&rdo;
義道、僧格林沁等二十多人也一同奏請鹹豐帝敦促奕訢入城,速定和議。鹹豐無可奈何,料想若與英法侵略者僵持下去,勢必荼毒生靈,遂命奕訢迅速入城,&ldo;與該夷將本年所議續約畫押蓋印,並將八年天津條約互換,令其退出京城,再商定駐京章程&rdo;。鹹豐十年九月初三(10月17日),奕訢回駐廣寧門外天寧寺,次日照會英法公使,表示同意京城換約,要求指定換約日期。九月初三(10月17日),英法公使分別向清政府發出最後通牒,英使額爾金在照會中,索賠&ldo;卹金&rdo;三十萬兩,限於10月22日以前交清。23日交換舊約,簽訂新約。法使葛羅在照會中除索取&ldo;卹金&rdo;二十萬兩外,又要求清政府退還歷次沒收的法國天主教堂的財產,同時規定上述要求限於23日答覆。兩國照會在最後都一致威脅說,如不一一滿足上述條件,將立即攻佔皇宮,並斷絕漕糧,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