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黎/餘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當日,兩宮太后召見了孚郡王和軍機大臣文祥,令其將惇親王和蔡壽祺的摺子發至由各王公、大臣、翰、詹、科、道組成的內閣會議討論。在這次召見中,兩宮太后說了一些嘉獎奕訢的話,事情似乎有了轉機。奕訢心裡稍稍輕鬆了些。
然而第二天,情勢陡變。慈禧召見倭仁、周祖培、瑞常、吳廷棟等八大臣,又當面百般數落奕訢的種種不是,同時對惇親王為奕訢說情也表示了不滿,極盡嘲諷之能事。並怒稱:&ldo;恭王狂肆已甚,必不可復用&rdo;,鐵定了心要懲辦奕訢。慈禧內心想削去奕訢的一切權力、排擠奕訢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然而此時,她也還得顧忌證據不足和各位王公大臣的極力勸阻等因素。在國家用人之際,王公大臣們希望不要隨意廢黜像恭王這樣才能具佳的重要宗臣。恭親王自辦理夷務以來,一向主和,頗稱西方國家之心;若突然撤換執政,西方國家也會懷疑,乘機要挾,外務就又陷入難辦的境地了。慈禧從懿旨發出去後中外的反應已知,現在時機並未成熟。她兩次召見大臣,商議懲處奕訢,突出最後決定權在自己,然後靜待時機成熟,順梯子下臺。
大學士倭仁等從兩宮太后處退出後,迅速趕到內閣,與六部、九卿、翰、詹、科、道一起開會。會上發生了激烈的爭執,爭論雙方都以自己聽到的懿旨為準,認為對方所說不實。其中只有鍾郡王一個人是參加了這兩次召見的,他兩次均以押班者的身份帶領諸臣進見。於是雙方都將目光不約而同地集中到鍾郡王身上,希望他能為自己作證。
第十六章 二遭嚴譴(3)
鍾郡王也不隱不藏,據實說:&ldo;你們雙方所聽都是真的,那都是太后所說的話。&rdo;一下子在座的人都驚呆了。太后前後話語大相逕庭,這可怎麼決斷呢?
一連幾天,朝野一片寂靜。平靜的背後,大家都在積極醞釀、思考和行動。
等到十三日,從東陵工程處風塵僕僕趕回的奕譞,未休息片刻就立即書寫奏疏一封為奕訢聲援。他在奏疏中首先稱讚了兩宮太后的&ldo;知人善任,措置得當&rdo;;接著寫奕訢自任職以來,事務繁重,責任重大,力圖報效、不敢有半點疏忽之心,所有這些中外臣工都有目共睹;最後著重替奕訢檢討,稱其不事小節,有失禮之處冒犯兩宮太后的,請兩宮太后原諒,同時令其改過自新,以觀後效。
兩宮太后接著又收到通政使王拯和御史孫翼謀的上疏,也均希望太后能寬容奕訢所犯過錯,酌賞錄用,觀其後效。其中,孫翼謀疏中從國內外形勢分析,認為&ldo;今外難尚未盡平,民氣尚未盡復&rdo;,國家尚未豐盈富裕,平息內外紛亂後的事情尚未處理妥當,因此處置奕訢的事情不能不慎重。
兩宮太后隨即將上述三疏一併交與十四日的內閣會議商議。會上大家提出了種種看法和建議,無非為以下種種:清官難斷家務事,這是叔嫂之爭,外人不便插手;奕訢既然屢遭非議,必然有行為不夠檢點之處,看來是難當輔佐重任;沒有確鑿的證據,應給其改過自新的機會,雖國家大危難已過,但也還處用人之際,如此天潢重臣,棄置可惜;太后懿旨已下,無可更改,遵旨執行;既然懿旨有不妥之處,就應收回成命,另行考慮。議論紛紛,無法達成一致。倭仁估摸著慈禧的意思仍為嚴懲奕訢,於是拿出自己事先擬好的疏稿,因在新政問題上向與奕訢不合,且一直跟太后的風跟得最緊,因而他主張打擊奕訢。但大家均感不妥。
肅親王華豐見時機成熟,才將自己擬就的奏疏拿出來。疏中大意為:醇郡王、王拯、孫翼謀上疏中的提法都可行可取,自己對恭親王遭嚴譴事也甚為驚異,當前雖有惇親王、醇郡王和諸臣工力保,但最終的決斷權仍在太后那裡,其他人豈能妄擬。實際上肅親王這是間接地否定了倭仁的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