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宋孝宗-白撿的帝位 (第1/10頁)
壹貳玖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宋史——《續資治通鑑長編》
大宋,靖康七年,公元1133年,二月三日。
大宋第九位皇帝趙桓,突染惡疾,不能理政。
十六歲的太子趙諶,前來探望,言行無狀冒犯趙桓,遂被廢除東宮太子之位。
二月四日,趙桓身體狀況急速惡化,恐不久於世。
太子被廢,皇帝病危,百官擔心國祚後繼無人埋下隱患,遂奏請趙桓重立太子。
病重趙桓與國師郭京徹夜商討,於二月五日確立已故鄆王養子,趙伯琮為太子。
冊立太子後,趙伯琮改名趙眘。
二月六日,趙桓再次病重陷入昏迷,國師郭京祭天問祖後,遵從皇帝趙桓旨意,代為舉辦禪讓大典。
國師郭京於百官面前,宣讀趙桓傳位詔書。
年僅六歲的趙眘登基成為宋史第十位皇帝。
這也是在歷經百年之久後,皇位重回宋太祖趙匡胤一脈的重要歷史節點。
由於這段歷史記錄的蒼白,所以“靖康傳位”也與“斧聲燭影”共同為宋史宮廷謎案之一。
趙眘得位的正統性與否,被後世爭論不休。
有人認為趙眘是郭京篡位扶持的傀儡,根據《宋史—欽宗起居注》記載。
靖康七年二月初一,趙桓還在開封府外親自檢閱兵馬,甚至對幾位將領親自頒發了豐厚的賞賜。
晚上還召見了不少的重要大臣,直至深夜。
而二月二日還召開了大朝會,如果真的生病,又怎麼會有精力召開大朝會?
所以,他們覺得趙桓的病來的蹊蹺,很有可能根本就沒病,而是與國師郭京之間爆發激烈衝突。
趙眘登基,就是在這場衝突後,趙桓失敗的結果。
畢竟就算太子趙諶真的有問題,也不會在病重之時突然廢除。
更不會在還有其他親生兒子的情況下,傳位給鄆王的養子,這不符合人性。
當然,也有人反駁,覺得郭京根本就不眷戀權勢,更不存在扶持傀儡登基的可能性。
畢竟以當時道王的威望,他若是真的貪圖權勢完全可以自立登基。
他是後周皇室的血脈,他若復周也是名正言順,況且靖康元年若無道王,大宋早就在金人的鐵蹄之下滅亡了。
而且之後道王在趙眘十六歲成親後,就立即還政歸趙,根本不存在篡權的可能。
歷史的真相,後世之人不得而知,只能從史書的隻言片語去推測。
而作為歷史的參與者,那些鮮血淋漓的過程,又豈是史書上寥寥幾筆可以記錄……
……
“吾皇萬歲,吾皇萬歲!!”
在郭京讀完趙桓的傳位詔書後,百官齊聲高呼。
六歲的趙眘,還有些惶恐不知所措。
他看了看王父,道王郭京。
趙眘登基後給郭京封了王位,並尊稱他為王夫。
在郭京肯定的眼神中,得到了莫大的鼓勵。
趙眘揮動小手,故作肅穆,脆生生的說道:“眾卿家免禮!”
“朕初登大寶,懵懂無知,諸多政務不明就裡,還需要仰仗諸位卿家。”
群臣偷眼看了看郭京,連忙跪下齊呼:“臣等願為陛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趙眘小臉緊繃,揮手讓百官起身,又說道:“今雖內外安定,四海承平,但居安則當思危,北方金人野心勃勃,圖謀我大宋基業之心不死。”
“更有蒙古強勢崛起,如今雖對我大宋臣服,但他們鐵騎日益壯大,難保不會成為第二個大金。”
“西有耶律大石建遼圖存,耶律大石能文善武,知兵精政,他勵精圖治,而今遼已有再興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