曌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電力部門的技術員來了五個人,都是壯勞力,再加上疤子和大隊書記許強,這吃飯的人可不少。
許歆檸在客人來之前就雞湯拌飯吃了,客人多,她一個小輩也不好摻和。
許強:“嬸子,真香啊!”
許老太太:“都是家常便飯,管飽。”
疤子:“大老遠就聞見香味了,饞死我了。”
許老太太:“那等會兒多吃點。”
許老爺子:“來來來,別客氣,技術員同志們,強子,疤子,都坐,明陽,把酒拿來,我們一起喝點。”
王兆國:“叔,我們下午還有工作,這酒就不喝了。”
許老爺子:“就意思意思不礙事兒。”
王兆國:“這是紀律,紀律可不能破,也是為安全負責,電這個東西可馬虎不得。”
許強:“叔,我和疤子陪你喝一杯,菜這麼好,不喝一杯心裡過不去,哈哈哈,技術員同志們今天沒口福,下回不工作的時候我們有機會再一起喝。”
許老爺子:“對對對,安全最重要了,多吃菜多吃菜。”
王兆國:“酸菜燉粉條?這可是東北菜啊,家裡有東北人嗎?”
楊春琴:“我家妹子是那邊的,每年都會做很多,我家便得了這實惠,她手藝不錯,可好吃了。”
王兆國:“好多年沒吃這口了,還怪想的。”
楊春琴:“王同志是北方的?”
王兆國:“是啊!”
楊春琴:“那可太巧了,英子,英子,快過來,姐給你找了個老鄉。”
王英正陪著許歆檸在灶堂烤紅薯,聽到楊春琴在叫慌忙起身。
老鄉?
王英的眼眸垂了垂,走近楊春琴身邊抬頭笑道:“哪兒的老鄉啊?這邊能遇上個老鄉可不容易。”
楊春琴:“英子,這是電力部門的技術員王兆國同志,他也是北方的。”
王英笑著說道:“那可太巧了,王同志怎麼背井離鄉的來這邊?”
王兆國:“我是下鄉的知青,來了好幾年了,這邊是我的第二個故鄉了。”
楊春琴:“哈哈哈,我們這裡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是個好地方啊!說起來你們是真的有緣分,還是本家呢。”
王英:“是挺有緣的,這麼遠來這裡當知青真的也是挺不容易的,我剛來那會兒還水土不服了呢!”
王兆國:“可不是嗎,剛來那會兒很不適應,特別是農活方面,在我們東北一入冬就在家貓冬了,但這邊還得上工,而且這天氣溼冷溼冷的,跟我們那邊很不一樣,手和腳都長了凍瘡,腫的跟饅頭似的,晚上這個癢啊!可沒少鬧笑話。”
許強:“聽說你們東北的冬天外面都零下十幾二十多度?”
楊春琴:“聽說滴水就成冰,出去一趟眼睫毛上都掛冰珠,以前部隊隨軍的時候,也有北方的,沒少聽他們說北方的事。”
王兆國:“外面是冷,但家裡暖和,每家每戶都盤了炕,在上面一坐,舒服著呢。”
許強:“真是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生活。”
疤子:“一到冬天就在家貓冬,那這糧食夠吃嗎?”
王兆國:“我是東北城裡的,農村裡的情況不是很瞭解,但我們東北地多人少。”
一頓飯吃的賓主盡歡,王兆國和王英也熟絡了起來。
大隊里拉電線裝電燈五個技術員用了三天的時間才全都完工,大隊裡也算是有了里程碑式的變化。
沒過幾天大隊又迎來了一件大事,那就是要來知青了。
這是村裡來的第一批知青。
公社裡每年都會有知青分下來,但許家村都沒有被分到,剛開始的時候大隊裡的人還覺得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