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靜的銀松森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長秋寨升級為長秋堡的過程雖有波折,卻也順利。在加固工程最初一段時間裡,由於特種營加強了在周邊警戒,小股蒙軍遊騎要麼被驅趕要麼被獵殺。發現長秋寨在大興土木的是新附軍的斥候,他們透過偏僻小徑穿過了霹靂軍的警戒線。長秋寨地處彭山、丹稜和蒲江的交匯之處,雖然道路因丘陵地形不甚好走,卻也有四通八達的小徑。要將這些小徑全部監控起來實在太難。 如果長秋堡築成,霹靂軍便可水陸兩路夾擊彭山和眉州城。蒙軍自然不會坐視霹靂軍築堡,故便留下眉州城之軍防備俞興,而盡起彭山城之軍。此次進攻長秋寨,蒙軍出動了四百騎兵和一千新附軍,另有八百名運送輜重的民夫。他們由蒙古將領忽都率領,準備趁堡壘尚未完工之時將其摧毀。 蒙軍的隊伍在蜿蜒山道上一眼也望不到盡頭,聲勢頗為浩大。只是這一字長蛇陣,倒是讓特種營騷擾戰術更有了用武之地。埋設地雷、冷槍冷炮、從頭頂扔手雷等戰術讓蒙軍一路膽戰心驚,夜間紮營也屢屢被爆炸聲驚醒。蒙軍不管是軍官還是士兵都被這種游擊戰折磨的痛不欲生,卻也無可奈何。在蒙軍眼中,這些霹靂軍士兵就是神龍見首不見尾,只能隱約看見他們穿行在山脊和山腰的林間。每每氣喘吁吁衝到他們藏身處,卻根本見不到一個人影。 蒙軍在惶惶不安中到達長秋寨時,早已士氣低沉、精疲力盡。其騎兵一部分警戒一部分在旁休息,而新附軍和民夫們則在忽都親兵的鞭子之下,開始構築營壘。蒙軍吃夠了火炮的苦頭,自然也學了些對付辦法。除了土牆和挖壕溝外,儘量離得遠點也是一種辦法。只是長秋寨下的平地本也不多,退到寨門對面的山坡處也不過一里多地。忽都顯然也知道這個距離是在火炮的射程之內,但地形限制也只能在這裡紮營,這也是他不顧手下疲憊不堪,下令即刻構築營壘的原因。 忽都堅信皮鞭能提高效率。這不,只幹了小半天時間蒙軍便紮好了營寨,又開始架設了攻城武器。此次蒙軍的攻城武器有兩種,一種是床弩和投石機,分別有數十架。由於彭山城離長秋寨有幾十裡地,故蒙軍將這兩種攻城器械零件提前造好,由騾馬運輸帶到了長秋寨,只需在營地重新組裝即可。另外一種便是鐵火炮,此次他帶來了二十一門重四百斤的火炮,這也是劉黑馬在橫原堡之戰後所仿製火炮的一半數量了。 蒙軍營壘中的重型床弩可勉強射到長秋寨,但鐵火炮則需要推進到一里地處,而投石機射程更短,只有半里路。忽都的想法是先用重型床弩壓制住寨內的火力,再掘壕推進到一里地處架設火炮,再用火炮摧毀寨牆和寨門。至於投石機則是彌補床弩和火炮這兩種直射火力的弱點,拋射震天雷到寨中,為衝鋒的新附軍提供曲射火力支援。那四百名蒙古騎兵的作用,一方面是督戰,另一方面是追擊寨破之後逃跑之人的。 雖然緊趕慢趕工期,此時長秋寨的升級工程仍只完成了四分之一。原來的土寨牆又薄又矮,只能勉強擋住床弩的射擊,根本擋不住投石機所投的石彈,要擋住火炮轟擊更是天方夜譚。在霹靂軍進駐之前,長秋寨民之所以能擋住蒙古人的進攻。一方面是來襲蒙軍人數都不多,要麼為十人騎兵隊,要麼為五十人步兵隊。這些蒙軍都以剽掠為主,並不以攻堅為目的,自然也沒有了攻城武器。 負責長秋寨防禦的是霹靂軍守備旅副旅長兼教導營營長曾勇,他手下的主要兵力為三個士官連,另有一百名民兵作後勤輔助。教導營共有四個士官連和一個軍官連,此次曾勇只帶了三個士官連過來,留了兩個連在橫原堡。一方面是那兩個連另有任務,另一方面是他對自己的麾下有足夠的信心。話說教導營士兵都是從霹靂軍中挑選出來的佼佼者,是作為戰鬥骨幹和後備軍官培養的,不管是政治素養、戰鬥意志和軍事技能都極其過硬。只是包括教導營在內的守備旅裝備較差,綜合戰力比不得野戰旅,也比不得內衛旅的特種營和偵察營。 忽都率軍剛出彭山城便霹靂軍偵知,還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