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頁 (第2/2頁)
[德]亨·埃伯利馬·烏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但老兵們也一直戰鬥到希特勒自殺,儘管他們已經醒悟並且認為戰爭輸掉了。他們掉進了一個狂熱的愛國主義的道德陷阱裡,它的箴言是海因裡希&iddot;萊爾施1914年所寫的詩作《戰士的告別》中的兩行詩。它的主要內容&ldo;德國必須生存,哪怕我們必須死去!&rdo;刻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陣亡者的無數墓碑上,每個學生在德語課上都要學這首詩。在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那一代人當中,個人服從集體就像願意為&ldo;人民&rdo;、&ldo;德國&rdo;、&ldo;旗幟&rdo;或&ldo;榮譽&rdo;這些抽象的概念而死一樣是理所當然的。
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成功的戰鬥機飛行員、戈林和裡芬施塔爾的朋友恩斯特&iddot;烏德特將軍1931年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他個人的生命&ldo;微不足道&rdo;,&ldo;匯入到我們的共同命運的河流中&rdo;。他把他對死亡的嚮往與對希特勒的信仰聯絡起來:&ldo;我們曾是沒有旗幟的戰士,我們重又開啟了我們的旗幟,元首將它還給了我們,老戰士們又值得生存了。&rdo;
因此不能確定《希特勒檔案》的主角們是否真如文中表達的那樣討厭毫無意義的防守。1961年,歷史學家珀西&iddot;恩斯特&iddot;施拉姆,《國防軍總司令部的戰爭日記》一書的合作者和出版人,這樣&ldo;評價歷史&rdo;--同戰爭倖存者的評價相吻合:&ldo;希特勒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更早地預感和知道戰爭已經輸了……他透過延長戰爭,讓自己背上了不可推卸的責任。&rdo;
然而,即使在幾十年之後,這場絕望戰爭的發起人中仍有一位認為那無數的犧牲是值得的。原帝國青年領袖阿圖爾&iddot;阿克斯曼這樣玩世不恭地解釋說:&ldo;那不是為了將希特勒的生命延長三天,而是為了不讓忠誠從世界上消失。&rdo;
4.缺陷,《希特勒檔案》中因政治原因造成的錯誤。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