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闊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天,老牛臨終前,突然開口對牛郎說了一段話。大意是讓牛郎在某天某時到某某河邊,取一件女孩子的衣服。並說這件衣服的主人,就是牛郎的媳婦。還有,讓牛郎把“它”身上的皮儲存好,日後一定有用。老牛說完話,就嚥氣了。牛郎強忍悲痛,把老牛身上的皮剝下來,然後把老牛埋了。到了那天,牛郎按老牛的吩咐,去河邊偷得織女天衣,織女因此不能返回天界,她也愛慕牛郎,遂與牛郎成親結為夫婦。數年後,織女生一兒一女,男耕女織,戲兒逗女,生活美滿幸福。不料天帝查明此事,震怒非常,馬上派遣天兵天將,下界捉拿織女,織女被擄上天,牛郎只好在地上仰天號哭。後牛郎想起老牛臨終之言,遂身披牛皮,攜兒帶女飛上天,眼看著快要追上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金簪,憑空一劃,頓成波濤滾滾的天河。牛郎織女只好隔河相望,無法相會,只有悲泣。
後來,此事終於感動了天帝,允許他倆一年一度於七月七日借鵲橋相會。故凡此日,喜鵲很少。
牛郎織女的傳說,從一開始,就引起人們極大的反響。人們最同情的,是這一對情人相愛而被阻撓;人們最讚賞的,是他倆終年分離而堅貞不渝;人們最關注的,是他們一年一度的鵲橋相會。這個傳說,極大豐富了七夕節的文化內涵。《陽高縣誌》中記載:七夕,相傳織女渡河。晚,*設果乞巧。聽村裡老年人講,以前村裡也有這個習俗。現在,這天又演變成了新時代的中國情人節。相傳,夜晚人靜時,村民爬在葡萄樹下,還能偷聽到牛郎織女說得悄悄話呢!
農曆七月十五,書上稱中元節,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鬼節。取意為秋天將至,一來要給亡人送過冬寒衣,二是給亡人過夏。村裡人對這個節日,不怎麼重視,或許是避免觸景生情,引發悲傷。
農曆八月十五,稱中秋節。農曆七、八、九三個月為秋季,八月十五正好處在秋季中間,因此而得名。中秋節,村裡人又稱拜月節,它與春季的春節,夏季的端午節,並稱一年之中的三大節日。
拜月淵源,可追溯到遠古人類對月亮的崇拜。在原始社會,每當夜幕降臨,四周一片昏黑,這時一輪明月冉冉升起,把銀色的月光灑向人間。於是,人們便把月亮看作是帶來光明的天神,虔誠地頂禮膜拜。之後,又將其列為祀典,記入史冊。我國最早的典籍《尚書&;#8226;舜典》裡有這樣的文字記載:肆類於上帝,涅於六宗,望于山川,遍於群神。據孔穎達注說:六宗,是四時、寒暑、日、月、星、水旱。由於月亮:
十二度圓皆好看,
其中圓極是中秋。
在周朝,人們便開始了拜月活動。《禮記》中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這朝,夕月之夕。夕月之夕,指得正是夜晚祭祀月神。《禮記&;#8226;祭義》中有這樣一段文字:祭日於東,祭月於西,以別內外,以端其位。這裡說得就是月神,被後人理解為女性的象徵。
古人對月球世界的想象,從月中有蟾蜍之說,後擴充套件為玉兔搗藥、吳剛伐桂,最後以嫦娥奔月的故事,將月宮勝景推向巔峰。
村裡人過中秋節,月餅既是祭月的供品,又是全家人歡度節日的食品,還作為禮品,贈送親友。天上月圓,地下餅圓。所以,人們又把中秋節稱為團圓節。村裡人特別注重此刻的全家團聚,外出的人們一般都要在這天回家過節。
村裡人拜祭月神,除過月餅之外,還有西瓜等水果,毛豆等雜糧。西瓜取音於喜,取形於圓,取瓤於紅,取子於多,意喻一家人團團圓圓,歡歡喜喜,紅紅火火,多子多福。毛豆指黃豆角,村裡人習慣叫黃豆。連皮煮熟,剝莢而食。傳說兔子愛吃黃豆,是專門為月宮玉兔準備的。其中,也包含村裡人慶祝莊稼豐收,提前品嚐新鮮的喜悅心情。煮毛豆時,村裡人還習慣煮